榆林堡古驛站

北交通線上一個重要的驛站,也是一處戰略要地。 體布局和講究的裝飾上,看得出這戶人家可稱得上是榆林堡中的首富。 ,對榆林堡來說那可是一件大喜的事,肯定會將堡中整治一新。

簡介
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期我國就有了驛站的雛形,用快馬傳遞訊息可以說是世界歷 史上最古老的郵遞方式之一。馬的體力和奔跑的距離有限,要完成數百里的傳送,不能不中 途換馬,這樣沿途就建立了許多驛站。郵驛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並且發揮著極為重要的 作用,從而也形成了一種文化。
驛站在北京周邊地區現在還遺存的不少,通縣的“潞河驛”、“和合驛”,房山縣 良鄉的“固節驛”,昌平縣的“榆河驛”、“居庸關驛”,密雲鎮的榆林堡古驛站遺址。為 了能親眼目睹這座古驛站,周末我和幾個旅友在德勝門乘919路長途汽車到延慶縣城,又 轉坐中巴趕到榆林堡。
站在山包上遠遠望去,榆林堡被城牆圍成一個“凸”字,說是城牆,現在已經成為 土丘。城牆上面長滿蒿草、小灌木、酸棗樹,變為一片廢虛,讓人感到寂寥、荒蕪。延續的 城牆斷斷續續的,有許多地方都被掏空了,我們不得不從斷壁處爬上爬下。放羊的老人告訴 說:“原來不是這樣子的,‘大躍進’‘文革’期間很多村民刨磚取土拉回家蓋房砌圈,才 成了這德行。”在土牆上向下張望,城外有數十棵古柳環繞,外側有一條很寬但又很淺的溝 ,看得出那裡原來是條護城的河。城內鱗次櫛比黃土色的民舍,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人走動, 只有一、兩聲雞鳴狗叫才打破這裡的寧靜,整個榆林堡象是與世隔絕,一處被人遺忘的角落 。榆林堡分為南北兩城,北城是磚砌,南城為土築,各有兩座城門,周長約2000多米 ,從布局上看;北城是驛站和馬場,南城是民居和店鋪。榆林堡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著,是京 北交通線上一個重要的驛站,也是一處戰略要地。榆林堡東臨八達嶺長城,西近康西草原, 守著進入京畿門戶。榆林堡驛站始建於元代,明代沿襲下來。到了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又重建榆林堡,現在的榆林堡距今已有548年的歷史了。到了清代,這樣的 驛站遍及全國,構成了網路,而且其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增加了內容。驛站不光是傳遞文書 、更換馬匹,還要接待過往的官員,驛站的規模也隨之擴大了。
從城上下來走進榆林堡中,黃土道旁處處可見丟棄、散落的石臼、磨盤、碾子,有 的深深地埋在土中僅露出小半截,被在牆根兒曬太陽的老人當作小凳坐。這些碾米磨麵的石 器在各家各戶都能找到,有的還在使用。從這些石器上就可看出當年驛站來往人員吃住的繁 榮景象。牧羊老人的話在堡中得到證實;堡中幾乎家家戶戶的房基、豬圈都用的是大塊城磚 壘砌的,低頭看看磚上面有當年燒制時刻上的字痕。這類情況在沿途幾十個村中都可以看到 。堡內現存一座城隍廟,院中有一棵高大、粗壯的古柏,枝葉茂盛,象一把巨大的傘遮蓋 半個院子,據說這棵古柏的樹齡至少有500年以上。堡內原來還有一些寺廟,但是經過戰 火和人為的因素。目前已經蕩然無存了,留下的只是些遺基與廢墟。
堡中也有較好的民宅,城南現遺存一處前後兩院,具有清代時建築特點的院落。在 保留著南房廊下可看到被風雨侵蝕退了顏色,但雕刻十分精美的雕花暖閣。從院中房屋的整 體布局和講究的裝飾上,看得出這戶人家可稱得上是榆林堡中的首富。據說當年八國聯軍打 進北京城時,慈禧太后倉惶出逃經過榆林堡時曾在這處唯一象樣的民宅里住了一夜。原本此宅可名聲大震,可惜的是慈禧落魄遭難於此,實是出於無奈,尷尬極至不提也罷。?問一問 溜兒牆根的老人:“堡中還有否古蹟?”一位老人在牆上磕磕菸袋鍋里的菸灰,眯縫著眼睛 瞅著我們,那意思是說:“俺們這兒那么多古物咋還看不夠?”用手一指西邊“孫家有一寶 。”這一寶竟是用於紫禁城宮殿內鋪地的“金磚”,磚上刻有“江南蘇州知府黃鳴署知事丁 士英管制”,當年有人住店、吃飯無錢,用金磚頂賬。”想當年孫家絕不敢這樣把金磚外露 ,官府知道了不判砍頭也得判個流放罪。哪能象現在這樣誰來都給誰瞧?榆林堡中的堡民們不善言談,民風淳樸、憨厚、耿直。中午到一家村民家中請主婦為我們做一頓家常飯,並說:“你們吃啥,我們吃啥。”結果桌上有雞有肉,主婦背著我們把自家的雞殺了。飯後根 本就不提錢,大家實在是過意不去,硬是往她手裡塞了30元錢。?有訊息說1999年第 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在北京召開,屆時榆林堡是代表們參觀考察的地方。這事如果落實 ,對榆林堡來說那可是一件大喜的事,肯定會將堡中整治一新。對原汁原味的榆林堡有興趣 的朋友,不妨抓緊時間前去看看古驛站的雄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