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榃濱鎮自宋朝至明朝萬曆年(1576年)為瀧水縣地。
明萬曆五年(1577年)劃歸西寧(今鬱南)縣,初屬常靜都。
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西寧縣第九區。
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鬱南縣第二區榃濱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為第九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又改為中良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劃為鬱南縣第六區。
1957年撤銷區建制,在今榃濱鎮地區設梅竹、金河、榃濱三個大鄉。
1958年8月設立榃濱公社。
1958年11月劃歸羅定縣管轄。
1983年8月撤銷公社設榃濱區。
1986年11月撤區設立榃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榃濱鎮位於羅定市西北部,中心區位於東經111º23',北緯22º49′。東靠附城街道、南鄰黎少鎮、泗淪鎮,北連附城街道新樂辦事處,西與廣西筋竹鎮接壤。總面積154.1平方公里。
氣候
榃濱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宜人,平均氣溫21.4℃,全年無霜期345天,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
水文
榃濱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境,長46公里,天然落差525米,經附城街道河仔口匯入羅定江。
行政區劃
2014年,轄榃濱、思理、山河、金灘、高竹、車田、永坑、夜護、六雲、潮嶺、湴田、梅竹、思甲13個村和榃濱社區。鎮政府駐地榃濱圩。
人口民族
2008年,全鎮總人口48072人,12748戶,男女比例為1.13∶1,其中農業人口40669人,占84.6%,勞動力人口30420人。 2014年,總人口5.1萬人,除通婚外無其他少數民族聚居。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榃濱鎮水電站、雙元水電站裝機容量320千瓦。石龍後水電站裝機容量160千瓦。
礦產資源:榃濱鎮有高嶺土、花崗岩等礦產資源。
土地資源:其中山地18.1萬畝,耕地1.9萬畝。
經濟概況
綜述
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2224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11354萬元,工業總產值為10898萬元。
2008年,全鎮鎮財政收入為545萬元,其中國稅收入為227.3萬元,地稅收入為317.7萬元。
201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產值27154.5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154萬元,比2009年增長103.8%;年均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8847萬元,比2009年增長187.2%;農業產值13000.5萬元,比2009年增長7%,農村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3826元增加到5600元,比2009年增長46%。2010年財政稅收399萬元,比2009年增長44.5%。
2014年,全鎮工業增加值為15605萬元,比2013年增長95.94%,工業實現產值51534萬元,比2013年增長94.68%,招商引資項目18個,引資金額22380萬元。完成財政稅收253萬元,比2013年增長17.3 %。肉桂企業產值增加了4216萬元。全鎮農業實現產值20346.9萬元,比2013年增長5%。
第一產業
榃濱鎮是羅定市“三高”農業的五大基地和廣東省主要肉桂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肉桂之鄉”的主體地區,素有“桂鄉”之美譽。2008年年底,全鎮糧食總產量9105噸。其中水稻總產量8097噸,年均畝產451公斤;木薯產量15088噸。肉桂種植面積8萬畝,松杉面積7萬畝,八角、蘿竹面積3萬畝,水果面積89.3萬畝;年產桂皮2500噸,桂油60噸,松脂6000噸,水果408噸。 2014年全鎮肉桂種植面積達15.9萬畝。
第二產業
2008年,全鎮有民營企業630家,其中有規模生產的肉桂產品加工、松脂加工企業11家,還有其他中小型個體、私營企業619家,形成了肉桂、八角、松脂、土紙、蒸籠加工等工業體系。2008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為10898萬元。 截止2014年12月,榃濱鎮有桂油加工企業2家(其中雲浮市農業龍頭企業1家),桂皮加工企業4家(其中規模以上桂皮加工企業11萬多噸,桂油500多噸,分別占羅定市桂皮、桂油出口銷售的50%和80%,肉桂產業產值1.9億元,占全鎮總產值的40%以上。
第三產業
榃濱圩是兩廣周邊地區農副產品和山貨交易的集散地,公曆每月的1、3、5、7、9日為圩日,商品交易活躍。2008年,有集貿市場2個,面積870平方米。全鎮有商業企業11家,其中大型超市2家,從業人員45人。全鎮社會商品零售額320萬元。2008年年底,全鎮居民存款餘額12565萬元。其中郵政儲蓄存款餘額7160萬元。
交通
榃濱鎮公路交通有國道324線自東向西橫貫全境。雲岑高速公路於2013年12月28日通車,2008年,鎮通村(社區)公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 2014年,投入資金591萬元,完成19.7公里硬底化村道建設,投入資金53.7萬元,完成沙土路改造17.9公里,全鎮可通車裡程達246.23公里。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水電:榃濱鎮自來水廠水源取自高竹榃碳村礦泉水的泉口及車田村大灣垌,可供圩鎮範圍內6500人飲用。供電與市聯網,村村通電。
電信:2008年年底,全鎮村村通電話,有固定電話3800多台,CDMA行動電話250台,寬頻260戶。
郵政:榃濱鎮郵政業務有報刊發行,函件、包件、國內外郵件特快專遞和郵政儲匯等。
鎮村建設
榃濱圩鎮原有上、下兩條街共長400米。1994年,搬掉阻礙街道建設的鯉魚山未能實施,在324線公路兩旁、敬老院至炮竹廠路段建設行政、商飲1條街,新舊街道總長增加到2000多米,並於1997年實現硬底化。2003年,改造圩鎮下水道、街燈、路面等配套設施,圩鎮總面積擴大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60人。
2003-2008年,榃濱鎮投入資金30多萬元,建成永坑村、永坑格木根村、潮嶺新村、相思村、思甲新村、秧地塱、梅垌村、高樓村、車田、沙樓塘村、高樓五、湴田新村、金灘河曲村、榃濱高寨村、竹窩寨村、果寨村、梅竹鑊廠村、茶仔磅村、唱歌塘村、灣垌村、山河坑仔口村、高竹新村(十二畝)、大澳垌村、思理七地腳村、夜護寨等24個生態文明村。
教育
2008年年底,全鎮有學校27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完全國小22所,初級國小2所,幼稚園1所。有教職工370人,其中中學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172人,初級職稱97人。中學在校學生2292人,國小在校學生3665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5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率、升學率均為100%。
2014年,全鎮有完全國小1所,標準化初級中學1所,教學點14個。共投入創建省教育強鎮資金3865.7萬元,完成全鎮中國小校校舍擴建、改造、維修、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設施配備配置。2014年,全鎮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15周歲完成率為100%,國小輟學率為0%,三殘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0%,國中輟學率控制在1.5%。
科技
2007年12月,獲雲浮市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稱號。2008年5月,全鎮14個村(社區)實現農村遠程教育,並配備有電腦、電視機、DVD等設備。
文化
榃濱鎮曲藝社、詩歌社定期或不定期在鎮內外開展活動。鎮文藝代表隊每年參加農村業餘文藝匯演均獲獎:2003年1月鎮曲藝社參加雲浮市宣傳十六大精神暨民眾曲藝社團匯演的節目《求婚》獲銀獎、優秀演員獎;2005年《閃閃的紅星》、《水噹噹》兩個節目參加羅定市農村業餘文藝匯演獲金獎。2008年,詩歌社的譚文生獲得“雲浮市優秀民間藝人”和“雲浮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瀧洲歌》代表傳承人”稱號。
體育
榃濱鎮每年都在鎮大院舉辦春節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籃球、桌球、象棋、猜謎等。2008年10月,鎮政府副科級以上幹部籃球隊參加羅定市“移動杯”副科級以上幹部籃球賽獲第三名。
衛生
2008年,全鎮參加合醫人數分別為32509人,參合率為98%;住院治療人數為2956人,年報銷總金額為329.94萬元。2008年年底,參加城鎮醫療保險467人。
2008年年底,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社區)衛生站13個,鄉醫人員46人。設診室、注射室、中西藥房等。榃濱衛生院占地面積3441平方米,建築面積3404平方米,開設有2個門診部。2008年年底,全院有醫務人員48人,其中醫師4人,醫士11人,護師4人,護士15人,中藥師1人,中醫士1人。該院是集醫療、預防保健、婦幼保健和計畫生育技術指導於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機構。擁有200毫安X光機、洗胃機、麻醉機、心電圖機、B超、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參數監護儀、胎心監護儀、新生兒搶救台、血糖檢測儀等醫療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