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平塘鎮](/img/8/9d6/nBnauM3X4UTMwkzM4gD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4g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沿革
![平塘鎮](/img/d/1c9/nBnauM3X2EDM2gDN1kD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5g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貌
![平塘鎮](/img/4/986/nBnauM3X2gzN3UjMyA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wk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銀岩頂為平塘最高峰,海拔高度為1334米,與錢排接壤,其山脈走向一支左延到茅垌,一支與大望頂之間向左過坳伸分左支經三叉頂(海拔1002米)落沙子、林垌、平塘、細嶺頭(海拔1000米),山脈從右延至川山頂落林垌,白石牙山脈右延榃棉、北永、平塘至羅定分界。石人頂(海拔1310米)山脈經馬安山右延至沙子。
全鎮土地總面積30萬畝,耕地面積22448畝,其中水旱田17328畝,旱地5120畝,土質較肥沃,沙壤土占60﹪,黃粘土40﹪,由於自然土壤面積大,類型多,土層深厚,養分豐富,對發展林、果、藥、茶、糧、菜等經濟作物十分有利。尤其馬安、羅排、甘垌一帶深山區,土地十分肥沃,雨量充沛,很適宜毛竹、杉松、雜木等生長,發展林業生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適宜。平塘是農業為主的山區鎮,構建糧食、水果、大肉姜、竹木、礦產、水電六大支柱產業。主產水稻、玉米、薯類、豆類等作物。全鎮主要的經濟作物有三華李、八角、大肉姜、粉蕉、龍眼、黑欖等。
氣候
![平塘鎮](/img/9/f78/ml2ZuM3XzIDM1IDO0A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wk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平塘鎮氣溫年平均為19°C,全年最冷為1月和12月,極端低溫為-6°C,7月份氣溫較高,月平均氣溫為28°C,冬季有冰凍、霜和低溫陰雨天氣。
平塘降雨量屬偏旱區,全市降雨量年平均為1776.5毫米,而平塘降雨量年平均為1400~1700毫米之間。根據氣象資料顯示,1~3月較旱,月降雨量為50.3毫米,4~9月雨水增多,月平均降雨量為217.6毫米,10~12月偏旱,月平均降雨量為52.5毫米。
平塘較易出現龍舟水、寒露風、暴雨、冰凍、低溫陰雨等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
河流
![平塘鎮](/img/e/2a4/nBnauM3X3EDOzQjM2E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xk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沙子河,是平塘主要河道,發源於馬安山,流經新中、黃龍兩村後匯合茅垌河,再經流經沙子、厚垌村匯合羅排河,在大灣村接納東坑小溪河,在灣龍接納東坑、西坑兩條小溪河,流至平塘與北永河匯合,流經到流村入羅定市水擺出南江口。全長29公里,集雨面積147.3平方公里。流域範圍17個村委會,總人口3.4萬人,耕地面積17938畝,該河落差600米,平均坡降20.7﹪,可開發電力裝機容量7546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049萬度。沿河目前已建有沙子、厚垌、石印等電站。現有小水電裝機容量7650千瓦,還有1萬千瓦的水力資源尚待開發。
北永河,屬沙子河一系支流,發源於甘垌村,匯合坳垌曬穀石支流,經北中到北永再接納發源於甘垌潭底村一條支流,流經北南入平塘匯沙子河。全長為11.8公里,集雨面積32.71平方公里。流域範圍4個村委會。總人口10000多人
羅排河發源羅排四方田,流經羅排、厚垌兩村匯入沙子河,全長9.4公里,集雨面積16平方公里。總人口3000多人,耕地面積3514畝,沿河建有厚垌電站。
羅罅河發源於坳垌村,流經榃棉、羅罅出羅定市分界鎮,全長為12.98公里,集雨面積40.1平方公里。流域範圍4個村委會,總人口7000多人,耕地面積4524畝。
經濟
![平塘鎮](/img/b/af2/nBnauM3X4AjNwIzNwI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yk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平塘鎮是該市林業大鎮,全鎮有宜林山地21萬畝,主產杉樹、松樹、毛竹等。馬安山有連片萬畝毛竹林,是全省毛竹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坑山一帶有4萬畝連片杉樹林和八角林。
平塘鎮擁有民營企業 100多間,初步形成了以瓷土、銅、鐵礦開採,小水電開發,電熱管、針織、農產品及竹木加工生產為支柱的民營企業體系。目前,鎮內的水電站在建和投產的有 20座,瓷土開發10個礦點,銅鐵礦開採點6個。辦起電熱管、針織、竹木器加工、花崗岩石材等廠73家。資源型企業已成為平塘新的經濟增長點。
物產
![平塘鎮](/img/1/62a/nBnauM3X2cjN2gjNzM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zk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平塘野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野生和栽培植物達500多種,樹木類有松、杉、樟、楓、榕、桉、荷、柏、楝、桐、柳、赤黎、油茶、烏桕、鴨腳、相思、麻絡木等。竹子有毛竹、丹竹、撐高竹、京竹、麻竹、勒竹、烏節竹等。水果有山楂、柿子、黑欖、三華李、挑子、芒果、龍眼、荔枝、石榴、柑橙、果蔗等。藥材有巴戟、玉桂、八角、花粉、砂仁、益智、茯苓、杜仲、銀花、首烏、香茅、茴香、良姜、勾藤、車前草等。糧油有稻、粟、麥、玉米、黃豆、黑豆、綠豆、赤小豆、碗豆、蠶豆、花生、芝麻、番薯、木薯、馬鈴薯等。其中平塘黒欖、柿子遠近聞名。
平塘由於植物豐富,野生動物也多,走獸有山豬、狐狸、穿山甲、貓狸、芒鼠、龜、石蛤等2O多種。飛禽有蒼鷹、貓頭鷹、鷂婆、畫眉、啄木鳥、伯勞、山雞、水雞、麻雀、燕子、鷓鴣、烏鴉、布穀、斑鳩等。蛇類有過山風、三步跳、金腳帶、鐵包金、草花蛇等。
平塘礦產也很豐富,由於地貌以花崗岩丘陵山地為主,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硫、鉑、錫、花崗岩、納長石、瓷土、稀土等20多種;特別是銀岩山頂藏有大量錫礦,其儲量為廣東省第一大,全國第二大錫礦床。早在清朝康熙丁亥年(公元1707)年間,大灣村有個叫文德公,備了五千擔租谷作本錢,率領100多人到銀岩山開礦。羅罅村錫坪山的銅礦、鐵礦、錫礦為全省中大型礦床。50年代這裡曾興起煉鐵,60年代以來又組織開採錫礦,70年代走向興盛時期。厚垌村、灣龍村、北南村等瓷土礦儲量大,質量好,遠銷廣州、佛山等地。童子垠村山產花崗石——童子黑,儲量大、質地堅、品種優,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銀牌獎。
文化
![平塘鎮](/img/1/f07/nBnauM3X2EzM0YzM3M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zk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鎮還建有文化中心站,安裝有5座電視地面接收站,各村均辦有文化室、廣播室、體育場等文化設施。村村通電、通路、通電話,戶戶擁有電視機,民眾文娛生活較豐富活躍,經常舉行體育比賽,促進山鄉文化蓬勃發展。
平塘過去勞動之餘,在樹蔭底下,以木棍、竹枝或瓦片做棋子,玩牛角棋、鍋篤棋、三雞棋、雲棋,金木水火土五行棋和軍棋、象棋。工餘三五成鮮玩打狗,打丈、藏青、捉俘虜等活動。女孩子則玩走窩、拋石子、跳繩、拔河等遊戲。現在普遍看電視、看電影,打桌球、籃球、桌球,或在文化室里演奏、演戲,看書報、攝影、唱粵曲等活動。老年人則喜歡聊天、打骨牌、麻將、撲克或打太極拳等活動。民間傳統文化最突出有二項:
唱涯歌:平塘人由於語言講涯(客家話)話,自然有涯(山)歌,多為自我創作,一般為每段四句,每句七字,慣用比興起句,有律有韻,朗朗上口。如“阿妹種蔗創高產,事跡上報當模範。阿哥是藤進蔗園,見妹心甜才來纏。”又如“阿妹種藕出了名,阿哥慕名到塘邊。一股暖流涌心裡,眼望荷花心想蓮。”這些涯歌唱到收尾處一般以 “嗚餵——”音調上提拖長,製造氣氛。
舞春牛:平塘山區,民間興“舞春牛”,每年春節或開耕時節,人們就組織這項活動。解放前後較盛行,時下這活動較少見。“舞春牛”一般由兩個演員扮舞。一人舞牛頭,一人舞牛尾,牛身、牛頭用木頭或竹蔑扎制,牛身用布做成;遮住裡邊的演員。表演前,牛先躺在地,在一陣歡快的鑼鼓聲中,由一位老農打扮的角色,把牛牽起,繞場走幾周,然後邊舞邊唱。這種鄉土氣息濃郁的春牛舞,人們滿懷深情地讚頌和他們一起辛勤勞作的耕牛,充分表現人對這“農家寶貝的愛憐,對未來生活的祈求和期望。表演時,演員和觀眾同聲歡呼,互相逗樂,氣氛濃烈融洽,充滿著農家特殊的歡樂情趣。
旅遊
![平塘鎮](/img/7/b90/nBnauM3X3YzN1YTO0Q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0k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馬安竹海:在林垌墟鎮西去10多公里的銀岩山下,有馬安村,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民小組,人口約1000人。這裡群山連綿,峰巒疊嶂,竹林連片,蒼翠欲滴,全區有毛竹3萬多畝,山連山,峰接峰,一片綠色毛竹海洋。站在山上,舉目遠眺,萬頃竹波滔滔,滿目蒼綠,風吹竹涌,竹濤陣陣,氣勢蔚為壯觀。為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的山區綠色風景區。
石印風景區:在林垌村河口峽谷中,一個狀如印璽大石擋住河流,石上有一座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的“石印祖廟”。廟周圍怪石磷峋,左藏燕子窩,右開一線天,下有長年清澈的清水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潭,還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河水從石下暗河流過,潺潺有聲,經廟背深潭後跌崖而落,沿著一級級彎曲而傾斜的河床飛瀉下,深潭個個,瀑布飛濺,滿空煙雨,奔騰喧吼流過一道峽谷。石印兩岸是高聳的山峰,左邊是獅子山,巍峨挺立,威風凜凜。右邊是象山,身軀龐然,健壯有力,妙趣橫生。
風情
![平塘鎮](/img/3/c78/nBnauM3X2EDMxMTNxUTOzcTOyITMzcTO2QjMwADMwAzMxAzL1k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平塘飲食習慣普遍以大米、番薯、木薯、玉米等為主食,以豬、雞、鴨、魚、蔬菜及豆製品為菜餚,一日吃三頓。山里人好客熱情,朋友見麵點頭、問好。凡嫁女、娶媳婦、做生辰、建新屋進宅、生孩子辦滿月或親朋聚會等喜慶日子,均習慣擺酒請客。除本族客人外一般發請貼,以示尊敬。
平塘人居住,過去多數人住泥磚屋,稱一座三間、五間、七間,有錢人建屋用青磚,一般做可做二座或三座,屋內有天井,地面鋪上上分別正方形或長方形磚,屋頂檐角起鍋耳,也叫鍋耳屋。現在農民大部分人興建混凝鋼筋小樓房。一般三至五層,高的一般七八層,全部用瓷片貼牆,較美觀大方。
平塘過去男女結婚禮儀頗多,一般分相親、訂婚和結婚三個階段。經媒人介紹或自由戀愛,約定時間。女方到男方家考察(俗稱相睇)。男方接待膳食,給女方“利時錢”。開始談婚。男女雙方同意後,男方便備辦禮物訂婚,叫回成、酒擔,或去定頭。一般男家要行帖,送去衣服、手鐲、檳榔、糖果、餅等物品,有的女方回對新油瓷(瓷內裝些油,外面用紅繩紮成雙)一對雞、兩條褲或布料。有的女方回文房四寶和鞋布等物。結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帖。預報結婚日期,表示某日迎鸞,俗叫“送日子單”。帖中的儀目用詞講究,全講套話,如“德禽”(雞)幾翼、“家雁”(鵝)幾掌、“魯酒”幾埕、“龍鳳”團圓餅(父母餅)幾對、“桂子”餅、 “龍頭”餅多少等等。男方除送禮物外,還封禮金、乳金(給新娘母親)冰禮(媒人錢)女方封回男家稱“月老”。此外還封“百須花紅”(給新娘姐妹的錢)、“ 祝神花紅”(燒紙錢)、“刀砧花紅”(即表示動了刀和砧板)、“腳花紅”。結婚時,新娘喬裝打扮。建國前,新娘出門時。子女多、生活好的人給新娘梳頭,邊梳邊唱“梳頭歌”,新娘唱哭嫁歌。迎親這天,舅家要送禮物,一般都有4擔,即米、肉、酒、餅。最少也要送兩擔,送雙不送單數。
舊式禮服,迎親用花轎,有“八音班”或大小吹打一路奏樂。新郎不去接新娘,只去一個稱“大姐”的婦女服侍新娘。新娘回來時,有的女方派一個“大姐”侍候新娘,弟弟擔傘在轎前走(俗稱擔傘舅)有餞人也有請擔傘舅和送婢女服侍新娘的。出門後要分“姐妹錢”。新娘穿黑衣黑衫,面前掛一面鏡,新娘在路上一般不說話,就是見了熟人也不打招呼,如碰上另一個新娘,便互換手帕。新娘到家後,男方鳴放鞭炮表示歡迎,山新郎或牽轎娘帶入新房“拜燈”、“合燈”,把兩支燈合成一支,而吃“和順灑”。解放後,農村結婚坐轎、梳頭、哭嫁的習俗逐漸廢除,新郎、新娘領取結婚證後,生擇吉日,由新郎騎腳踏車或請汽車到女家接新娘,但新房內點兩盞燈的習慣仍有保留,以示光明。
新娘接回後,次日早上拜堂,小兩口先拜天地,後拜祖宗,再拜家公家婆和宗族長輩。拜時只兩跪兩拜,表示好事成雙,受拜者要給紅包,一般有兩種形式:水儀(新娘送手巾給客人洗面時給的)、茶儀(新娘給客人送甜茶時給的)婚後三天,新郎、新娘到女家拜見岳父母,叫做“三朝轉門”。現在有的結婚還按一些舊俗,一般都辦結婚酒,請親戚朋友及村里鄰里慶賀,也有的一切從簡,不辦酒席。
平塘人喜歡沖熱水涼,不論夏天冬天都用熱水沖涼,冬天熱水水溫較高,沖得熱氣騰騰,渾身發燙,對潔身健康都很有利。平塘人吸菸慣用竹煙筒,當地人叫“大碌竹”,幾乎每個菸民必備一支。水煙筒是選擇有一點彎曲的毛竹頭部,一般大小以直徑7厘米為宜,長度長的約50—70厘米,短的20—30厘米,從上而下將竹節打孔至中部再斜開一洞,插一小銅管或小竹管作點菸絲的地方,竹筒內裝著水,用整個嘴對著上部開口處吸菸,吸時大竹水煙筒“咕嚕咕嚕”地響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