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主要內容為理論教學及部分常用儀器介紹,另有配套實驗教程供學生實驗或者工程人員檢測指導用。理論教學內容包括:極限與配合概述、技術測量基礎、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平鍵和花鍵連線、普通螺紋聯結、直齒圓柱齒輪。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力求以培養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根本,把提高學生的實際職業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實踐性教學手段,以讓學生達到能為生產一線服務的優秀勞動者。新教材編委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從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需要的實際出發,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為教材選用提供比較和選擇,滿足不同學制、不同專業和不同辦學條件的教學需要。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叢書名: 職業教育實用教材

平裝: 192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1040832

條形碼: 9787121040832

內容簡介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共6章主要介紹了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概述、孔和軸尺寸的極限與配合、技術測量基礎、形狀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技術測量。《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注重於實際套用,用通俗的語言介紹新標準的規定,闡述誤差檢測的原則和方法,力求理論和實際結合。

目錄

第1章 概述

第一節 互換性概述

第二節 幾何量的誤差與測量

第三節 標準及標準化

第四節 優先數和優先數系

第五節 本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第2章 尺寸極限與配合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極限與配合的標準化

第三節 公差與配合的選用

第3章 技術測量基礎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用長度量具與量儀

第三節 角度量具及測量

第四節 測量誤差

第五節 測量器具的選擇

第4章 形狀和位置公差及其檢測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形位公差的標註方法

第三節 形位公差及公差帶

第四節 公差原則

第五節 形位誤差的評定及檢測

本章習題

第5章 表面粗糙度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第三節 表面粗糙度的標註及選用

第四節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第6章 技術測量

第一節 光滑工件尺寸的檢驗

第二節 平鍵與花鍵的聯結公差及檢測

第三節 普通螺紋聯結公差及檢測

第四節 漸開線圓柱齒輪的互換性及檢測

實驗

實驗一 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孔徑

實驗二 平面度誤差的測量

實驗三 用三針法測量螺紋中徑

實驗四 用齒厚遊標卡尺測量直齒圓柱齒輪齒厚

附錄

附錄A 軸的極限偏差

附錄B 孔的極限偏差

附錄C 直線度、平面度

附錄D 圓度、圓柱度

附錄E 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附錄F 圓軸度、對稱度、圓跳動和全跳動

附錄G 位置度數系

附錄H 普通螺紋偏差表(摘錄)

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書名: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

書號:7-113-11399

作者:吳艷紅

定價:18.00

出版日期:2010.6

適用專業:機電類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訓目標和教學要求,並參照國家最新相關標準編寫的適用於機電類、近機類、工程技術類專業。

“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套用廣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傳授機械零部件精度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以及機械產品質量保證的測量和檢驗技術。

本書遵循“內容精選,深淺適度,加強套用,注意更新”的編寫原則。對於測量器具,在選型方面立足於國內產品,並介紹其工作原理。

全書共分九章。內容包括:緒論;孔軸結合的極限與配合;測量技術基礎;幾何公差及其檢測;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光滑極限量規;鍵、花鍵聯結的公差與檢測;普通螺紋聯接的公差與檢測;直齒圓柱齒輪的公差與檢測。每章後面均配置了適當的複習題與思考題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滿足教學上的要求。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孔、軸結合的極限與配合

第3章 技術測量基礎

第4章 幾何公差及其檢測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

第6章 光滑極限量規

第7章 鍵、花鍵連線的公差與檢測

第8章 普通螺紋連線的公差與檢測

第9章 圓柱齒輪傳動的公差與檢測

附錄

參考文獻

圖書前言

本書是高等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並參照國家最新相關標準編寫的適用於機電類、近機類、工程技術類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是一門實踐性強、套用廣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傳授機械零部件精度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以及機械產品質量保證的測量和檢驗技術。

本書的主要特點有:

1.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為生產一線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教學特點,本教材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採用新的課程體系和編排次序,突出重點,講求實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方便教與學。

2.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教材中的基礎理論部分以套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出發點,適當地降低了難度,突出了套用。對測量器具,在選型方面立足於國內產品,並介紹其工作原理。全書共分九章,內容包括:緒論,孔、軸結合的極限與配合,技術測量基礎,幾何公差及其檢測,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光滑極限量規,鍵、花鍵連線的公差與檢測,普通螺紋連線的公差與檢測,圓柱齒輪傳動的公差與檢測。各章均配置了適量的複習與思考題,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滿足教學要求。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山西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吳艷紅、周麗丹,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呂江毅、甄雯,太原鐵路機械學校陳志江,昆明鐵路機械學校孟瑩,北京電氣工程學校李桂珍,北京自動化工程學校高衛紅。本書由吳艷紅主編,負責全書的統稿,呂江毅、陳志江任副主編。

本書由山西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王英傑擔任主審。王英傑高級講師對本書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限於編者的水平,書中難免仍有錯漏之處,歡迎廣大任課老師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輯推薦

《全國高級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通用教材: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第4版)》由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