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高原,不止是一個地理名稱,它也是地球上一部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域。極致的海拔,特殊的氣候,極致的生存環境,造就了高原民族獨特的生存生活智慧。景致在這片地域被上升到極致的視覺體驗。然而人類的故事才是最精彩的篇章。在這裡面,“對方”可以是一雙鞋、一座山、一匹馬、一塊石頭,也可以是一袋鹽、一幅唐卡、一個人。所以放眼望去,離你最遠的,是極地,離你最近的地方,也是極地。
分集劇情
第1集海拔上的巨大落差,以及地理上的差異,造就了截然不同的視覺景觀。3個小人物的故事和命運也因地理的改變而變得精彩起來。身為一家之主的多吉次巴帶著一家人在危機四伏的草原上不斷遷徙;白瑪曾經在大都市生活過一段時間,最終又重新回到了令他最為舒適的家鄉。次仁旺青是馱鹽隊的領隊,踏上尋找鹽的生命之旅。在這些人身上,工作不再是一份工作那么簡單,它是高原人生活的縮影,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第2集情感在高原上的任何角落裡都不曾缺失。迷一樣的古格城堡下,3個老人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友誼,歡樂不僅僅停留在她們彼此之間,祖傳的面膜藥膏讓她們為之驕傲,她們想將這些她們最寶貴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雖然製作過程很辛苦,雖然會被一些人誤解,但是她們仍舊在那些願意接受她們的人身上感受到了善意和感激。曾經的鐵匠,因為信仰而永遠離開了鐵器,他現在和陪伴在他身邊牛羊的一起生活,但眾人的信賴和支持,讓他通過木鎖重新獲得了英雄的榮光。
第3集邊巴,烏爾朵編織技藝傳承人,為了不愧於這個身份,他組織了一次烏爾朵大賽。諾拉是賽馬節中獲得冠軍最多的選手,但是最近幾年他卻並沒有參加一場比賽。因為他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教會兒子騎馬。赤來倫珠,傳統舞蹈桑央舞技藝最高超的舞者,將沿襲久遠的舞蹈悉數教導給年輕的下一代,這位83歲的老人負重行走20公里環繞養育自己的土地一圈,只為將這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繼續延續下去。而這些都需要勇氣,勇氣蘊藏在人們的血脈之中。
第4集說婚人曾是高原牧區婚禮上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如今的身為說婚人的占堆卻越顯孤寂。這次難得的婚禮邀請讓占堆異常重視,他堅持使用最傳統的方式到達婚禮現場,並苛刻完成每一次的說混環節,只為為新人獻上西藏最傳統的祝福。西洛答應一位老人的真摯請求,再次冒險進入了許久不曾進入的鐵山中尋找最合適的鐵礦,只為打造出一把能夠配得上老人的藏刀。西洛的面具製作手藝傳承自他的父親,父親通過雙手養活了一家人。而他也將傳承父親的手藝繼續承擔起守護家庭的職責。
第5集青藏高原,地球上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土地之一,在此處誕生的生命尤顯珍貴,對於生命,人們抱有最誠摯的敬畏與祝福。
第6集先人留下的智慧藏身於傳統之中。瓊珠和宗珠是一對師徒,宗珠帶著病人院子裡的一塊石頭來請師父瓊珠診斷病人的病情。他們診斷的依據是西藏特有的一種名為石頭把脈的診斷方式。藏戲和壁畫是在現今西藏比較常見的文化符號,藏戲團的團長次旺多吉,深愛著他的藏戲團,雖然現在藏戲團面臨著種種困難,但他仍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作為唐卡的技藝傳承人,平措扎西的技藝十分高超,為避免自己傳承的技藝蒙羞,他對自己的徒弟也格外嚴格。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總製片人張爽想要通過該片來詳細介紹各民族的生活,介紹民族地區發展,記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來讓更多的人通過螢幕了解民族文化。他希望可以通過民族文化的互通,增進民族互信,促進中華民族一家親,各民族最終“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鬥 。
拍攝過程
該片歷時兩年拍攝以及製作完成。攝製組深入無人區險境,走遍西藏全區74個縣,甄選了21位主人公。他們中有默默無名的鄉村電影放映員,有無人區野生動物保護員或者僧人,也有藏刀、木鎖、唐卡、藏舞、藏醫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人。
2015年12月24日,30人左右的《極地》攝製組團隊飛抵拉薩。然而計畫中拍攝 的人物,常常因時間等原因不能順利拍攝。因此,最初階段,他們主要通過當地的作家、媒體人、詩人,以及有私人關係的朋友,尋找合適的拍攝對象,平均每天見3~5個人。
在拍攝團隊工作的同時,有一個4人組成的調研小組,負責尋找合適的拍攝對象。他們的選擇方式,是先按照文化、歷史的角度圈定一個群體,再在其中找到最有故事的人。
拍攝過程中,攝製組還會介入到被記錄者的生活之中,為被記錄者創造一個行動的契機,去啟動一個個故事。
2016年6月26日,攝製組正式殺青 。
主創團隊
執行監製 | 戴嬈、覃曉春、塗波、王俊、王恆壯、張聖晏、姜瑞娟 |
製片人 | 胡嗎個、侯永哲 |
顧問 | 莫福山、鮑棟、賀中、胡斌、武毅、祁進玉、祁之力、莫覺凡、陳虹、梅莉 |
第一副導演 | 張褘 |
分組導演 | 王兆豐、王岩 |
前期調研 | 高曉濤 |
製片主任 | 王飛 |
攝影指導 | 孫宇陽 |
分組攝影 | 楊達榮、邱凱顯、王寶、劉俊超、田玉勁 |
延時攝影 | 西藏俊子、王源宗 |
攝影助理 | 朱漢森、李孝通、鍾逸人 |
錄音師 | 陳松莊、陳松濤 |
剪輯 | 張褘、蘇燦書 |
旁白 | 任長箴、張褘、高曉濤 |
調色師 | 鍾曉波 |
音頻製作 | 魏志強 |
執行製片 | 楊鈞奧、劉大明、聶文 |
校審 | 酆佳、郭躍、袁婭琴、王韻茹 |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單位 | 獎項名稱 | 結果 |
2017年 |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 紀錄片優秀作品 | 獲獎 |
發行信息
早期宣傳
2017年12月21日,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文化部等有關部門領導,該片出品方、製作方、主創團隊等共百餘人出席《極地》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的首播發布會 。
發行放映
播出平台 | 播出時間 | |
電視頻道 |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 | 2017年12月24日 |
網路平台 | 樂視視頻 | 2017年12月24日 |
嗶哩嗶哩 | 2017年12月24日 | |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網 | 2017年12月24日 |
作品評價
作為《第三極》的姊妹篇,《極地》繼承了《第三極》極度宏偉的畫面效果,高聳的雪山、湛藍的聖湖、蒼翠的森林,展示了西藏驚心動魄的美。如果說《第三極》告訴我們說西藏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嚮往之所,那么《極地》,就是通過21個故事,向我們展示在這樣一個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人們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的。該片通過舞蹈、傳統壁畫、手工藝術等嵌入了信仰的意識和原生態民族元素,將各種凝聚了藏文化和人們期望的民族文化智慧展露無遺。此外,它還呈現了西藏民族文化的“回歸”情懷,即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中國西藏網 評)
從鄉土中發現傳統、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不平凡。《極地》中每一幀鏡頭反映的都是地道的日常生活敘事。它堪稱一部反思現代化發展理念的生態與文化人類學的影像民族志。影片的細微之處,不經意的台詞和對白呈現了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及對自然界規律的遵守 。
《極地》在表現西藏普通人平凡而溫暖的故事的同時,以高超的光影藝術,展示了極地秘境的大美。它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心靈震撼的力作,是一部主題突出、拍攝藝術上乘的系列作品,深刻揭示了生活在極地的普通農牧民遵從善念、樂於助人、守護文化、崇拜自然的品質和價值觀 。
詩意表現高原生活的畫卷,客觀呈現西藏人純淨的心田,把詩和遠方帶回身邊,美輪美奐,每一幀都美得像屏保。的確,每一秒都捨不得快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