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皮寨村
楮皮寨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南沙鎮南沙行政村,屬於山區。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楮皮寨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紅河州
- 所屬鄉鎮:南沙鎮
- 地理位置: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南沙鎮
- 特色產業:種植業、養殖業
村情概況
位於南沙鎮北邊,距離南沙村委會9公里,距離南沙鎮9公里。國土面積有13.19 平方公里,海拔53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木薯等農作物。有耕地926.01畝,其中人均耕地2.36畝;有林地17697 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1戶,有鄉村人口392人,其中農業人口307人,勞動力2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260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種養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8.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4.57%。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6.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木薯產業。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926.01畝(其中:水田200畝,旱地726.01畝),人均耕地2.36畝,主要種植甘蔗、木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769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9畝,主要種植荔枝、板栗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73畝,其他面積378.52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種養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8.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4.57%。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39萬元,占總收入的58.51%;畜牧業收入41.44萬元,占總收入的35.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7頭,肉牛48頭,肉羊20頭,雞、鴨1040隻);漁業收入0.41萬元,占總收入的 0.35%;林業收入0.79 萬元,占總收入的0.68 %;第二、三產業收入5.37萬元,占總收入的4.59%;農民人均純收入170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3.64%),在省內務工6人。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五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81戶通自來水。有8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7.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6戶(分別占總數的93.83%和81.48%)。該村到南沙鎮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該村交通方便,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家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3輛,機車1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6畝,有效灌溉率為19.0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南沙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9公里,距離南沙鎮衛生院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8.85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1戶,共鄉村人口392人,其中男性224人,女性168人。其中農業人口307人,勞動力24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9.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五畝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元陽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00公里,距離中學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13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39.5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100個(勞均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3人,黨員中男黨員12人,女黨員1人。 團員4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鄉村公路等級低,雨季車輛無法正常通行,給當地民眾帶來諸多不便。2、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村內沒有民眾活動室和娛樂場所。。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甘蔗、木薯為支柱產業,大力推擴甘蔗、木薯種植面積,並以生豬養殖為後盾,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精神文化生活,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想盡一切辦法使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