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頃襄王兵敗遷都於陳(今淮陽縣城),並把陳城作為楚都達38年之久,史書上稱:“郢陳”即此。頃襄王於公元前263年病卒陳地,葬於此故名。規格介紹
墓在兩座南北相連高10米的封土堆上,形似馬鞍,故又稱“馬鞍冢”。經考古工作者發掘證實,此冢為兩座戰國晚期大型楚墓。其南墓平面呈“中”字形,東西長14.5米,南北寬13.4米,5級台階;北墓平面呈“甲”字形,東西長16.6米,南北寬15.3米,7級台階。墓中文物早已被盜。兩墓西50米處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車馬坑。
北坑
南北長55米,東西寬4.72米,西側有2個斜坡通道,南部葬有肩輿(轎)和沉質器物,中部葬馬24匹,車8輛,獵狗2隻。西北角埋葬有鼎、敦、盒、壺、鍅、高柄壺、盆、箕等陶皿器,陶鼎高大而精緻。8輛車上的銅鐵件基本齊全。車輛上有銅車轡,鐵軸承(大小鐵槓),車棚上的軺、蓋弓帽、車轅上的衡、環等良好。馬是殺死後移到坑內的。
從排列及車轅看,可以知道車的種類有:安車、軺車、獵車。駕車馬數有1匹、2匹、4匹不等。獵狗骨在獵車之馬旁,狗頸上配有貝型玉飾。
南坑
長40米,寬3.7米,東側有斜坡通道,葬泥馬20餘匹,車23輛,旌旗6面。車的種類大部分為戰車,其中一輛,車廂周圍安裝銅板數十塊,頗似現在的裝甲車。有一面旌旗上鑲嵌貝殼呈梅花型,極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