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酥切瑪

楚酥切瑪,是藏族的禮俗之一。

“楚酥切瑪”的禮俗導讀:
每逢喜慶年節之時,只要去藏族朋友家,進門時主人在敬獻青稞酒之前,總會捧出一個像斗樣的盒,裡面分兩個格,一邊裝著炒熟的麥子,一邊裝著糌粑,裝得滿滿的,上面還插有麥穗和畫著花或粘著彩色酥油花的孜珠(像內地古時令箭似的牌牌)等東西,藏話叫“楚酥切瑪”,譯成漢語有叫酥糕彩斗盒的,也有人叫豐收吉祥斗或就叫吉祥斗。
有人說,實際意義上的切瑪是斗里一側裝的東西,那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的,因為切瑪一般是裝在斗裡面的,所以叫法上就“合二為一”了。
在西藏,節慶時用切瑪的習俗從什麼時候開始?怎樣形成的?它所表達的內涵是什麼?在一些宗教典籍中我們能找出它的蛛絲馬跡。
1300多年前,本教在西藏盛行時期就有使用切瑪的習俗,那時過年過節、迎送賓客時用;在祀神、招福招運(用法術招財招寶或招好運的行為)、寺廟慶祝大典和喇嘛念經等作為供品時用;也是信教民眾燒香祀神供佛的必需品。即使是現在,民眾轉山拜佛時,肩上搭著的褡褳里一頭裝著切瑪,另一頭裝著混合好的青稞、麥子、大米等糧食,每到煨桑處先把松樹技葉和青岡技葉點燃,抓一把口袋裡的糧食向上揮撒3次,以敬天地神,然後撒些切瑪在火上以供神佛。
藏區為什麼盛行切瑪呢?切瑪象徵著農業的豐收。自古以來,西藏就以農牧業為主,由於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的不同,形成了純農業區、純牧業區和半農半牧幾種類型。人們認為糌粑是農業的精華,酥油是牧業的精華,切瑪則是兩種精華的結合。切瑪標誌著過去一年的平平安安、農牧業收成好,預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如今的藏族人家,戶戶都備有豐收吉祥斗,過藏曆年時,家家都把做好的切瑪裝好,再插上孜珠、麥穗和雞冠花。初一早上,全家人洗漱完畢,穿上節日盛裝,按輩序就坐。主婦手捧吉祥斗恭恭敬敬地走到長輩跟前說“扎西德勒”,對方抓幾粒麥子邊向上撒邊祝福說:“扎西德勒!美滿幸福,祝主婦身體健康,預祝明年大家仍如此團聚歡慶。”再抓一點切瑪送進嘴裡。每人都要受這一儀式的洗禮,吃些許切瑪,甚至給嬰兒的嘴裡也要放一點。家庭儀式後,家中兩人一個拿青稞酒、銀酒碗,一個手捧切瑪,到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家拜年,敬獻切瑪、青稞酒,互相祝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