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楚沖村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全村國土面積32.35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9.8℃,年降水量1250.8毫米,適合種植包穀、水稻、地谷、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016畝,人均耕地1.51畝,林地20123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75.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16畝(其中:田310畝,地2706畝),人均耕地1.51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地谷、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0123畝,荒山荒地24461畝,其他面積919.7畝。有杉木、東瓜樹、生態林、水源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話通,無路燈。、有5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戶.該村到冷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戶。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1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96萬元,占總收入的69.5%;畜牧業收入19.2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2頭,肉牛8頭);漁業收入0萬元,林業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0.07萬元,占總收入的0.1%;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196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人數18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人,在省內務工14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戶,共鄉村人口221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109人。其中農業人口221人,勞動力15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8人,苗族10人,彝族24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1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0.9%;享受低保19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冷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5公里,距離冷泉鎮衛生院20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戶,占農戶總數的39.6%。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60畝(其中:旱地560畝),人均耕地2.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425畝;水面面積2畝;荒山荒地2260畝,其他面積13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產品主要銷往縣內,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楚沖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冷泉中學。國小校在本村,距離中學17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6人。
該村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制度公開、辦事程式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03.5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無經濟收入、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公議的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不便、公路不通,村內道路尚未硬化;
2、經濟條件薄弱基礎設施建設緩慢;
3、畜飲水困難,現有水管需要改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爭取政府支持解決道路、眾人畜飲水問題;
2、根據本村核桃生長的優勢,積極組織發展核桃產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967元增加到2098元。
人文地理
當地的風土人情,蘆笙、彩花刺繡、籮筐編織歷史、文化發展悠久。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村內道路硬化、照明用電規劃等。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