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楚式銅鼎 chǔ shì tóng dǐng
基本信息
鼎最早是一種用來煮食的炊器,後來成為政權地位的象徵。南越王墓共出土銅、鐵陶鼎51件,其中青銅鼎36件,這些鼎按器形可分為楚式鼎、漢式鼎、越式鼎三種,這是墓中出土的唯一一件楚式鼎,它起源於古代楚國。南越國偏居嶺南,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其鐵工具、馬、牛、羊等要從北方輸入。這件楚式鼎與墓中出土的其它楚文化器物反映了南越國與中原內地的經濟貿易交流是較為頻繁的。
中國古代青銅器。
楚式銅鼎 chǔ shì tóng dǐng
郭莊楚墓,位於中國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郭莊村,共有兩座墓址,其中位於南側的主墓是大型的積石積沙墓。 河南省考古人員在2005年對該處墓葬進行了搶救發掘,...
背景 墓葬規制 出土文物 文化內涵 發掘過程四連環鼎,戰國時期青銅烹飪器。四鼎相同,腹部相連,共有4足和6個附耳,造型新巧別致。蓋為圓拱形,子母口,縫合嚴實。蓋面飾二圈凸弦紋和三個犧紐,犧紐略高於...
四連環鼎 鼎與古代青銅器 鼎文化介紹 戰國青銅鼎鼎在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鼎史 古文獻中對九鼎多有記載:春秋時期著名銅器。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這是楚莊王之子、楚國令尹“王子午”之墓。
文物簡介 外形描述 銘文介紹 出土歷史 主人身世1978年,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下寺楚墓中出土一套7件用失蠟法鑄造的列鼎,造型裝飾藝術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午鼎。鼎通高76厘米,口徑6...
王子午鼎簡介 文物工藝 文化意義 文物發現 相關人物蟠虺紋銅鼎,通高55.5厘米,足高20厘米,口徑58厘米時代:春秋來源:1970年廣西恭城縣加會鄉秧家村出土。鼎為圓口,口沿略外翻,沿下微束,附方耳,深...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的金屬器,整器渾厚凝重,紋飾纖細,是典型的“楚式鼎”。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簡介 描述李楚藩(1904--1951)少將。原名李蕃清。字明珍,號仲屏。抗日愛國將領。起義將領。1904年11月15日(清光緒三十年十月初九)出生於湖南祁陽縣大...
牛角形耳雲紋銅鼎為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通高22.8,口徑19.8厘米,1982年出土於湖南湘鄉何家灣。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詳細信息 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