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際清

楊際清,字子會,號鏡海,清膠州人,清獨榜翰林。清光緒二年中進士時廷試榜首。因權貴所忌名次排後發生爭議。後為其單設殿試,獨榜翰林。後任刑部主事,不久辭官,任濟寧書院主講。作品著有《古近體詩文》。

基本信息

楊際清

楊際清(生卒年月不詳),字子會,號鏡海,清獨榜翰林。清膠州人。 
楊際清受業於濟南濼源書院,成績卓著,得匡源賞識,舉貢生。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進士時,廷試榜首。因權貴所忌,名次排後,發生爭議。後為其單設殿試,獨榜翰林,後任刑部主事,不久辭官,任濟寧書院主講。著有《古近體詩文》。

山西臨縣楊際清

楊際清(1874——1942),字濂甫,出生於臨縣三交鎮西王家溝村。7歲入村私塾,不久即轉入縣癢,18歲中秀才。因父早故,家貧輟學,自修攻讀,繼晉廩生,入本縣官立鳳山書院學習。光緒二十九年(1903)中舉,復入山西省立優級師範學堂深造。際清在太原讀書期間,認識到清廷腐敗誤國,產生了革命激情。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太原回響,他挺身而出,與同學組織學界聯合會,發動師生援助革命,維持社會治安。民國元年(1912),師範畢業後到汾陽河汾中學任教,成立名為“繼風社“的劇團,自編劇本,抨擊弊政,歌頌民主,追求革命,得到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後歷任太原陽興中學、省立第一師范國文教員。“五四”運動時,他是山西推行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時有“山西胡適”之稱。他關心鄉里文化教育,凡臨縣赴並就學者,都熱情接待,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解囊相助。每逢署假,即在太原“臨縣會館”義務開辦補習班,輔導投考。在太原任教20餘年,學生有數千人,其中受他啟蒙投身革命者甚多。
際清在政界也是知名人士。民國7——10年(1918—1921), 兼任山西省第二屆省議會議員。他剛毅正直,直言不諱,常對施政方案,財政稅收,公益事業發表獨特見解。民國11——13年,任太原市政公所秘書,致力于振興實業,提倡國貨。後因積勞成疾,辭去教職,任省財政廳秘書。此間,他節衣縮食,自籌資金在太原與李弼庭創辦了《唐風報》,並任主筆,不斷撰文揭露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野心,喚起民眾,以雪國恥,同時揭露當時報刊的陰暗面,批評時政弊端,伸張正義,鼓舞民眾鬥志。辦報6年,幾遭不測,後報社被當局查封,他舊病復發,辭職休養。民國17年,經好友電告,赴天津財稅局任秘書,不久又返回太原建設廳任秘書。民國23年,終因被認作異己免除職務。
民國26年(1937),太原淪陷,際清返回臨縣。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關頭,帶病向親友村鄰們宣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抗日救國道理。民國31年,晉西北臨時參議會在陝西神府縣呼家莊召開,特聘際清為參議員,並被大會選為駐會議員。他抱病赴會,舊病加劇,彌留之際,向大會提出四點建議:一、希望諸同仁,本團結抗戰、團結建國之精神,開誠相見,執行“晉西北施政綱領”,共同為戰勝日軍而奮鬥;二、切實開源節流,發展生產,充實軍糧,真正愛護抗日部隊;三、實行民主政治,吸收各方人才,參加根據地建設事業;四、盡力開展根據地文化教育。11月5日楊際清逝世,終年69歲。追悼會與抗日陣亡將士公祭一起舉行。會上,牛蔭冠、武新宇、羅貴波、劉少白等高度讚揚楊際清愛國愛民、力疾從公的精神。《抗戰日報》刊登了他的傳略和遺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