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東鄰昌寧灣甸鄉,南鄰和鄭家寨接壤,西與梘槽南毗鄰,北與擺榔鄉蒿子壩、尖山、小龍塘相接。轄1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22戶,有鄉村人口4088人,其中農業人口4039人,勞動力 265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86人。
全村國土面積26平方公里,海拔181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099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571畝,人均耕地0.88畝,林地235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71畝(其中:田1488畝,地2083 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3500畝,其中經濟林果2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2 畝,主要種植椪柑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0畝,其中養殖面積30畝;草地1200畝;荒山荒地6000畝,其他面積412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65戶通自來水,有233
戶飲用井水,有 11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1.92%)。有998戶通電,有8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11%和95.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4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7戶(分別占總數的64.53%和52.8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35輛,機車25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78 畝,有效灌溉率為35.7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1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5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77戶;建有小水窖10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4萬元,占總收入的64.91%;
畜牧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22.7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599 頭,肉牛56頭,肉羊135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001%;林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0.02%;第二、三產業收入102萬元,占總收入的0.1%;工資性收入143萬元,占總收入的0.13%。農民人均純收入2226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85人(占勞動力的0.16%),在省內務工220人,到省外務工365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該村正在發展柑桔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產業。擁有企業21個。新農村建設開始以來,楊美寨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文化衛生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2017平方米,擁有教師19人,距離鎮中學16公里。整個行
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10人,其中小學生437人,中學生 173人。
該村有農戶998戶,共鄉村人口4217人,其中男性2120人,女性2097人。其中農業人口4155人,勞動力 364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52人,傣族9人,其他民族2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人,占人口總數的0.1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839人,參合率91.04%;享受低保20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6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646戶,占農戶總數的64.73%。
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楊美村
楊美村原名洋尾,位於赤嶺畲族鄉東部,東、東南與馬坪鎮交界,西與本鄉赤嶺村為鄰,南毗鄰南山茶果場,北隔楊美水庫與龍海市接壤。境內溪流大部分流入楊美水庫。
政區沿革
民國時期,楊美與和坑合為和坑保。新中國成立後,曾與油坑合為楊美鄉,公社化後,建楊美大隊,轄紅獅坑、下尾路、田頭裡、曾洋、咬壠、古橋、後厝、官路、田厝尾、墟後、埔頂、舊厝、仔尾、杜松腳、田厝、蔡山、蔡仔、古美山、寮仔等19個自然村。1971年建楊美水庫,規劃在庫區內的村社全部移民,如下尾路移到湖西鄉嶺腳村和馬坪鎮京野村;田頭、曾洋移至玳瑁山茶場東徑口和本村的如英、中層社;咬壠原為大隊場,因移民而撤散;古橋、後厝移本鄉石坑新美、竹樹和前園新陽;官路移萬安農場三隊、六隊;埔頂、田厝美移萬安農場和馬坪鎮京野村;墟後移湖西鄉豐卿崎腳和城內圳上等。移民後的楊美村轄田厝、蔡山、蔡仔、中層、如英、新中、寮仔、古美山等自然村。1984年,楊美大隊改為楊美村。
姓氏源流及人口
全村人口有308戶,1297人,居民大都姓藍。都屬石椅種玉堂分衍,大部分屬三房。其次為倪姓,此外還有林、戴、陳、楊、郭等姓,人數較少。?田 厝,22戶, 85人,藍姓為主,有戴姓1戶,由佛曇東坂遷入。
蔡 山,23戶, 90人,藍姓為主,有林姓2戶12人,從佛曇港頭遷入。
蔡 仔,19戶, 85人,藍姓為屬種玉堂“三房四”。有陳姓3戶,分別從馬坪後康和龍海市白水遷入。
中 層,21戶, 95人,藍姓為主,系水庫移民新建村。又有楊姓1戶,從前亭江口遷入。
如 英,25戶,120人,藍姓為主,有郭姓2戶,從龍海浮宮遷入。新中,26戶,120人,藍姓為主,屬四房,系水庫移民新建村,又有林姓4戶,從佛曇港頭遷入。
寮 仔,47戶,232人,藍姓為主,屬二房。
古美山,125戶,470人,大部分姓倪,也有藍姓。倪姓與龍海市白水鎮金鰲倪姓為同宗。古美山倪姓於清代分衍台灣桃園縣,1987年,桃園倪姓宗親回古美山尋根認祖。經濟概況全村有耕地705畝,其中水田610畝,農地95畝,種植水稻、花生、果蔗等農作物。山地已造林,果樹有荔枝、龍眼及其他雜果,共2500畝。有汽車3輛,機板車4輛、手扶拖拉機10輛,三輛運輸車5輛,從事運輸。外出外工者160人,大部分為女青年。
教育、交通、電訊等設施
有民族國小1所,校園面積38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81平方米。有6個班級,學生170名,教師8人。從楊美國小升學至大中專者有53人。1958年建成小(二)型頂坑徑水庫,總庫容1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00畝。1984年,修建赤嶺鄉通往馬坪鎮的公路,經過本村,交通方便。1987年,拉高壓電線,解決用電問題。1994年,全村普遍使用程控電話,入戶率達95%,有行動電話100門。1995年,戶戶有閉路電視。戶戶有機車。
風俗與文物古蹟
古美山社崇祀開漳聖王,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做節紀念。
中層社北石空岩有石佛寺,有石雕彌勒佛1尊,約雕於宋代,佛雕寬1?66米,高1?06米,作側身坐狀,敞胸袒腹,笑口常開。座下有四尊人物雕,戴宋式幞頭,著官服,拱手而立。原寺旁有廟頂社,今已廢。
楊美社旁有一株十二月果實才成熟的龍眼樹,全縣僅此一株,名聞遐邇。楊美水庫旁的雞啼嶺有一通摩崖石刻,是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修橋造路碑記。紅西坑是解放戰爭時的游擊區,藍西方帶領游擊隊在此進行過游擊活動。
古代人物
倪大器,古美山社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官歙縣知縣。
倪俊明,大器孫,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隆武時,授兵部員外郎。
倪中明,俊明弟,崇禎十五年舉人。
新中國人物
藍宗武,長橋鎮副鎮長。
藍主保,大南坂農場黨委委員、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
藍榮欽,鄭州解放軍信息大學測繪學院工程師,碩士。
藍建輝,武警總部管理局。
藍良木,龍海市隆教鄉副鄉長。
藍海安,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