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祚增(1903—1938),字寶山,廣西同正縣克強鄉覃忠村(今中東鎮思同村)人,壯族。1932年任國民黨第五路軍第十軍第一七一師一○一團中校副團長。抗日戰爭爆發,隨師北上。1938年5月5日,奉命開往懷遠,阻止日軍西進,激戰於河溜集。團長臨陣負傷,楊祚增受命代理團長,繼續指揮作戰兩晝夜,後被敵機轟炸陣亡。同年冬季,曾獲當局授予抗日陣亡褒獎令狀,並追認為上校團長。
1932年任國民黨第五路軍第十軍第一七一師一○一團中校副團長。 1938年5月5日,奉命開往懷遠,阻止日軍西進,激戰於河溜集。 同年冬季,曾獲當局授予抗日陣亡褒獎令狀,並追認為上校團長。
楊祚增(1903—1938),字寶山,廣西同正縣克強鄉覃忠村(今中東鎮思同村)人,壯族。1932年任國民黨第五路軍第十軍第一七一師一○一團中校副團長。抗日戰爭爆發,隨師北上。1938年5月5日,奉命開往懷遠,阻止日軍西進,激戰於河溜集。團長臨陣負傷,楊祚增受命代理團長,繼續指揮作戰兩晝夜,後被敵機轟炸陣亡。同年冬季,曾獲當局授予抗日陣亡褒獎令狀,並追認為上校團長。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於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擁翠,殿宇軒昂,雙塔聳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歷史介紹 相關介紹 明代牡丹 寺藏碑碣永祚寺雙塔,又名凌霄雙塔,是山西省會太原現存古建築中最高的建築。位於太原市城區東南向山腳畔。永祚寺內的兩塔猶如一對孿生姊妹,相映成趣。凌霄雙塔還有一個美...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沿革歷史 舍利塔 文峰塔楊,是中國漢字,總筆畫是7筆。一般有兩種字義: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楊樹。基本字義是樹木茂盛,茁壯成長。
漢字解釋 常用詞組 古籍解釋 演變過程 楊的書法楊奇森,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獸類學研究組組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院重點實驗室獸類學研究組組長,兼北京...
學習與工作簡歷 研究興趣或領域 科研項目 國際合作 社會兼職在廣州的增城市小樓鎮臘布村,有座“報德祠”。祠旁一古井、一木棉樹。 整個古祠分為報德祠、倉沮聖廟和景星樓三部分。報德祠是唯一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建築...
歷史 匾額題字南楊州市(朝鮮語:남양주시)是大韓民國京畿道中東部的一個市,位於京畿道的東北部,北部與抱川郡鄰接、東北部與加平郡鄰接、東部與楊平郡鄰接、南部與河南市和廣...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歷史發展 設立目的 象徵楊良瑤(yang liang yao ),唐代宦官,大航海家。中國古代航海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比明代的鄭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 楊良瑤(736—8...
人物介紹 生平經歷 人物評價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紹興路諸暨州楓橋全...
人物綜述 人物成就 人物評價 人物軼事 作品選摘楊肇基(1581—1631年),字太初,號開平,明朝沂州城南城子村(今臨沂市羅莊區付莊街道辦事處城子村)人,祖籍湖廣石門,因世襲得官。崇禎初年,因功加官...
明朝太傅 《明史》(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