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森

楊樹森 男,1954年1月出生,遼寧省 康平縣人,1972年從事會計工作,曾任核算員、主管會計、財會股長、總會計師等職,1988年評為會計師。

基本信息

康平縣食品公司總會計師

楊樹森 男,1954年1月出生,遼寧省康平縣人。1972年從事會計工作,曾任核算員、主管會計、財會股長、總會計師等職。1988年評為會計師。現任康平縣食品公司總會計師。1986年以來,先後制定了食品公司內部的《經營承包責任制》、《資金管理使用規定》、《財務開支及審批手續制度》、《財產管理制度》等,通過執行驗證,這些制度能使公司所屬單位做到增收節支、增產節約的效果,能夠調動全體職工積極性,使公司的各項經濟指標逐年提高,企業由1986年虧損22萬元,1987年變盈,利潤逐年上升,1991年盈利40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

吉林油田高中語文教師

人物簡介

楊樹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現任吉林油田高中語文教師。系中國訓治學研究會、吉林省語文學會會員,全國中學閱讀寫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員、《語文周報》特邀編委,《七彩虹》編委、《套用寫作》特邀采編員。多年來在政治學、文化人類學、哲學、邏輯學、美學、文藝學、語言學、訓詁學、音韻學、古文字學等方面都下過許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

學術論文

發表文化人類學論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詩、月出》新探;《宗教禮儀、愛情圖畫、生命讚歌》《詩、東門》的文化人類學臆解;《“勤子屠母”與屍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載《素質教育的軌跡》。另有研究詩經的論文《在蒙昧和野蠻的交匯點上》待刊,訓詁學論文七篇。《“落英繽紛”解》、《中學語文課本註解補正》(1998年在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上大會宣講)、《釋引定、執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選入《中國跨世紀教育學術成果論壇》)、《“並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對《漢語大詞典》“並命”條釋義的批駁)、《逕庭考辨》(對《漢語大詞典》逕庭釋義的批駁)、《不穀考辨》(三篇均載《語文知識》)、《釋“很”及“豪傑”》、《〈屈原列傳〉糾謬》載《營口師專學報》、《匹夫有重於社稷解》(收入《全國優秀教育教學論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當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筆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補白”形式發表於《營口師專學報》,另《由從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評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待刊,傳略入錄《世界名人錄》、《中外名人辭典》等。

天津市寧河縣蘆台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人物簡介

楊樹森 1947年2月生,天津寧河人。中共黨員,天津市寧河縣蘆台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人物履歷

1969年2月開始從事教育工作,任寧河縣後勤中學副校長。1977年恢復高考,首批考入天津師範大學數學系,在學期間被評為三好學生、天津市高等院校優秀學生幹部。198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寧河縣蘆台一中任數學高中教師,曾任年級組長、數學組組長等職。1991年被評為寧河縣優秀科技輔導員和先進教師。

教學理念

在從教三十幾年中,教育思想端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科學性,以唯物辯證法指導教學,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教育,所任班主任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在數學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雄厚的專業知識,能準確地把握大綱和教材的重點難點。狠抓“雙基”,立足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層次遞進教學法”,深受師生的好評。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讚許,多年來一直任寧河縣教研室數學中心備課組組長,為全縣數學教師分析教材教法,多次承擔縣教研室組織的示範課、觀摩課和電化教學課,受到好評與獎勵,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為蘆台一中培養了多名數學教師。編寫的高中數學章節測試題和專題輔導材料多篇發表在山西師範大學《數學報》上,數學論文多次在縣評比中獲獎。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

楊樹森,男,1948年月出生,漢族,安徽郎溪人。本科學歷,教授。
研究領域和方向:主攻邏輯學,兼攻秘書學、語言學、儒家哲學、中學語文教學。

個人簡歷

1961-1968:讀書(讀中學於蕪湖一中,含“文革”2年)
1968-1970:務農(“插隊”落戶於當塗縣新豐公社,“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0-1975:從軍(服現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6376部隊)
1975-1977:打工(退伍後就職於蕪湖市紡織器材廠)
1978-1982:求學(讀本科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1977級)
1982-2007:執教(執教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院,先後任輔導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講授課程

⒈邏輯學(普通邏輯學,套用邏輯)
⒉秘書學(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
⒊邏輯修養與科研能力(選)
⒋中學語文議論文教學研究(研究生)。
⒌橋牌
主持的“秘書學概論”課程2006年獲安徽師範大學精品課程,2007年獲安徽省精品課程。

獲獎情況

2002年安徽師大教學優秀一等獎;獨撰的普通邏輯學2004年獲華東地區優秀教材學術專著二等獎;獨著的秘書學概論2005年11月榮獲第十三屆全國秘書學論著一等獎。2007年獲“安徽師範大學教學名師”稱號。

主要著作和論文

(一)邏輯學方面:
1-《普通邏輯學》(33萬字,獨撰,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2003年1月再版,2005年2月修訂第三版,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
2-《邏輯學教程》(教育部“十五”國家級規劃重點教材,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2004年7月第二版)
3-《邏輯修養與科研能力》(37萬字,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4-《語法·修辭·邏輯》(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版)
5-對普通邏輯引進實質蘊涵真值表的再思考(論文,原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3/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邏輯》專題1993/7全文轉載)
6-演繹推理定義新探(論文,原載《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4/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邏輯》專題1994/8全文轉載,《新華文摘》1994/10作為學術新論點轉載)
7-中國邏輯史的開創者是孔子不是鄧析(論文,原載《孔子研究》1996/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邏輯》專題1996/3全文轉載)
8-同一律等四律是思維內容的規律(論文,原載《漳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邏輯》專題1995/7全文轉載)
9-符契約一律的思維是病態思維嗎?——與楊勝坤先生商榷(論文,原載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4/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邏輯專題1994/10全文轉載)
10-同一律是思維邏輯形式的規律嗎?(論文,原載《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4/5,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邏輯》專題1995/1全文轉載)
11-論孔子的邏輯思想及其在中國邏輯史上的地位(論文,載《社會科學戰線》1994/6)
12-如何用歸謬法反駁論證方式(論文,載《邏輯與語言學習》1994/2)
13-新聞工作者要提高邏輯修養(論文,載《新聞戰線》1999/9)
14-正確理解黑格爾對同一律的批評(論文,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9/3)
15-試論高等學校非哲學專業的邏輯教學(論文,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交流論文,載《哲學研究》2007年增刊,與吳俊明合著)
(二)秘書學方面:
1-《中國秘書史》(22萬字,與張樹文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2006年8月第二版)
2-《秘書學概論教程》(26萬字,獨撰,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3-《秘書實務》(40萬字,編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4-中國秘書工作起源年代新探(論文,《秘書工作》(中央辦公廳主辦)2001/7)
5-孔子編訂六經對中國古代檔案事業的貢獻(論文,《檔案學研究》2001/2)
6-論中國當前秘書工作的內容(論文,《秘書》2006/2)
7-論中國高校秘書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秘書之友》2006/3)
8-再論秘書的定義(論文,《秘書之友》2006/4)
9-中國先秦時代秘書制度的演變(論文,《秘書工作》2005/9)
10-秦、漢兩代秘書制度的演變(論文,《秘書工作》2005/10)
11-魏晉南北朝到元代秘書制度的演變(論文,《秘書工作》2005/11)
12-明、清兩代秘書制度的演變(論文,《秘書工作》2005/12)
13-論秘書工作的性質及其對秘書的要求(論文,《秘書工作》2006/10)
14-談談秘書工作中的參謀諮詢問題(論文,《秘書工作》2007/2)
15-論中國秘書教育的歷史和現狀(論文,《秘書》2009/7)
(三)中國古代哲學(儒學)方面: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德準則的歷史局限性(論文,原載《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專題1996/9全文轉載,新華文摘1996/9作為學術新論點轉載)
2-《論語》“侍坐”章辨疑兩則(論文,原載《孔子研究》2000/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專題2000/11全文轉載)
3-孔孟主張“義利對立、尚義排利”質疑(論文,《東嶽論叢》2001/2)
4-試論儒家義利觀的歷史演變(論文,《社會科學輯刊》2001/2)
5-“人不知而不慍”新詮(論文,《社會科學輯刊》2000/2)
6-試論孔子的素質教育思想(論文,《北方論叢》2001/2)
(四)語言學方面:
1-“只有…才…”句式的兩種邏輯表達功能(論文,《語文月刊》1994/11)
2-“只要”和“只有”表示什麼條件(論文,《語文建設》1994/12)
3-“或者(或)”的多重邏輯意義(論文,《思維與智慧》1995/1)
4-以淺喻深寓理於形——淺談比喻論證(論文,《學語文》1994/1)
5-從意義和功能看擬聲詞的歸類(論文,《中學語文教學》1994/7)
6-論象聲詞與嘆詞的差異性(論文,《中國語文》2006/3)
(五)橋牌理論研究
1-《橋牌半月通》(18萬字,獨撰,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出版)
2-《大學生學橋牌》(30萬字,獨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3-詐叫的界定(論文,《橋牌》2003/4)
4-如何尋找4-4配合(論文,《橋牌》2003/6)
5-橋牌競賽應重視約定卡的使用(論文,《橋牌》2003/8)
6-輕開叫後的德魯利約定叫(論文,《橋牌》2003/9)
7-四張高套一蓋一爭叫的利弊分析(論文,《橋牌》2003/11)
8-用低花斯台曼尋找安全的滿貫定約(論文,《橋牌》2009/8)
9-懂得何時不叫才能成為最後贏家(論文,《橋牌》2009/10)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1926年12月生,陝西富平人。1953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任中國宋史學會會員及中國遼金史學會名譽理事。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吉林省英才獎章獲得者。主要著作有:《遼史簡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1988年獲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清代柳條邊》,遼寧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主編《遼宋夏金元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合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有:《柳條邊的歷史和蘇修的謬論》,《歷史研究》1975年第3期;《論耶律楚材》,《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第3期;《略論遼代軍事家耶律休哥》,載《遼金史論集》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略論遼與五代、北宋戰爭的性質》,《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1期;《遼朝統一北方和有效行政管轄》,載《中國邊疆史地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出版。

陝西靖邊縣委常委、副縣長

楊樹森,男,漢族,1976年出生,陝西靖邊人。中專學歷,畢業於榆林師範學校普教專業,在職大學學歷。
1995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3.09—1995.07任榆林師範學校普教班學習。
1995.07—1996.11任靖邊縣席麻灣鄉政府幹事。
1996.12—2005.01任靖邊縣委組織部工作,先後任縣委組織員、縣知工辦主任。
1998.08—2000.12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法律專業學習。
2002.04—2004.05參加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經濟學專業學習。
2005.01—2006.09任靖邊縣青陽岔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6.09—2007.09任靖邊縣委常委。
2007.09至今任靖邊縣政府副縣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