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柳毒蛾

楊樹柳毒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毒蛾科。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至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淮河以北密度較大。已記錄的寄主植物有棉花、茶樹、楊、柳、櫟樹、栗、櫻桃、梨、梅、杏、桃等。特別是楊樹、棉花、茶樹葉危害更為嚴重,低齡幼蟲只啃食葉肉,留下表皮,長大後咬食葉片成缺刻或孔洞。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楊樹柳毒蛾
楊樹柳毒蛾楊樹柳毒蛾

拉丁學名:StilpnotiasalisisLinnaeus
別稱:雪毒蛾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毒蛾科
分布區域: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

形態特徵

成蟲
雄成蟲翅展35~45mm,雌成蟲45~60mm。頭、胸、腹部白色微帶淺黃色,觸角乾白色,櫛齒灰褐色;下唇須、複眼外側和下面黑色;足白色,脛節和跗節有黑環。前翅白色,稀布鱗片,微透明而帶光澤,前緣和基部微帶黃色;後翅白色。

扁圓形,直徑0.8~1mm,每卵塊有50~500粒,最多達1000粒,綠色至灰褐色,卵塊上被泡沫狀白色膠質分泌物。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5~50mm;頭部灰黑色有棕白色毛;體黃色,亞背線黑褐色,氣門上線和下線由黑點組成;體腹面和胸足暗黃色,腹足灰黑色;瘤棕黃色有黃白色剛毛;翻縮腺粉褐色。

長15~25mm,灰褐黑色帶黃白色斑,氣門棕黑色;剛毛黃白色。

發生規律

1年2代,以幼蟲在樹皮縫中越冬。來年3-4月開始活動為害,5月中旬幼蟲老熟,潛伏於樹皮裂縫內吐絲結黃褐色薄繭並於其中化蛹。6月越冬代成蟲大量出現,7、8月間第一代成蟲開始出現,直到9月底。成蟲有趨光性,羽化後產卵於枝幹皮上,堆積成大的灰白色卵塊。1~2齡幼蟲有群集性,可吐絲下垂借風傳播,幼蟲夜間上樹取食,白天喜隱伏於樹皮縫、樹洞等隱蔽處。第二代幼蟲危害至10月間,陸續鑽入樹皮縫中潛伏越冬。

防治方法

常用化學藥劑有90%晶體敵百蟲1000-1200倍液;50%殺螟松10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1200-1500倍液;擬除蟲菊酯類藥劑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