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林[寧夏人民出版社事業發展部主任]

楊森林是一個獨特的作家。寧夏大學普通班學歷,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畢業,高級職稱。中共黨員,作家,筆名揚聲領。曾任寧夏電視台編導,兼任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民研會會員、寧夏新聞學會會員、寧夏新聞協會會員,現任寧夏人民出版社事業發展部主任。

基本信息

簡介

楊森林,男,漢族,1956年,生寧夏中寧縣人。1979年,楊森林從寧夏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中寧中學任教;1984年4月至2003年,在寧夏廣播電台、寧夏電視台當記者;2003年,從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學院畢業,在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傳部新聞處和文藝處工作,任過《寧夏畫報》總編輯,目前供職於寧夏人民出版社

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他相繼出版了《〈文心雕龍〉與新聞寫作》、《夢系朔方》、《七彩人生》、《笑問客從何處來——訪德前後日記》和《黃土高原的“花兒”》等5部作品集。作品多次獲全國和全區獎。散文集《夢系朔方》、新聞理論專著《〈文心雕龍〉與新聞寫作》,獲寧夏社會科學獎,並被介紹到前蘇聯、日本及美、英、法等國;特寫集《七彩人生》,《寧夏日報》及《高原的旋風》曾專題評介其作品。

經歷

楊森林在中寧中學任教期間,正是改革開放的起始階段,百廢待舉,一切都在孕育著變革。他的同輩人有的下海經商,有的上電大、夜大,搞文憑,當然更多的人處在迷惘當中……。楊森林也在尋找自己發展的空間,他決定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於是,他在別人喝酒、打牌、嘮閒話時,總是坐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坐一個大半夜,不停地寫作,寫作,讀書,讀書。他最鍾情於司馬遷的《史記》、劉勰的《文心雕龍》司馬光《資治通鑑》。這三部中國經典著作,就似震撼天地的黃鐘大呂,困擾過他無數個日日夜夜,使他做了一個又一個文學夢。他想當一名作家,也想寫出這樣一部書。楊森林是一個善於學習和借鑑古文化的人,他更善於把這些文化變成自己的財富。

1983年4月,楊森林離開中寧中學,開始了自己的記者生涯。在寧夏廣播電台當記者期間,他發表了眾多值得稱道的訊息、通訊、特寫、調查報告及報告文學作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至今仍然保持著幾項紀錄:一是聽眾來信最多紀錄。《請到我們寧夏來》在中央台和寧夏台播出後,聽眾來信3500多份;二是最高領導作過批示。《青銅峽鳥島遭破壞的採訪日記》在中央台和寧夏台播出後,當時的國務院總理作過明確批示。與此同時,他還編輯了大量的新聞稿件。實踐出真知,幾年的采編實踐工作,使他認識到,當前新聞稿件里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和提高的問題,諸如新聞體裁和文勢、新聞的提煉與剪裁、新聞結構與布局、新聞構思、新聞材料的積累和使用、新聞寫作技巧、新聞寫作中比興手法的運用、新聞的含蓄和警句、新聞寫景、新聞聲律、新聞風格、新聞的繼承與創新、新聞寫作的弊病、新聞文采以及新聞工作者的修養等等。為此,楊森林把潛心研究過的中國古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巧妙地結合在漫談新聞寫作中,寫出了他的第一部力作《〈文心雕龍〉與新聞寫作》。這部新聞理論專著是他的“發韌”之作。雖說此部書出籠時,他還不到而立之年,但當時人民日報出版社編輯部接到這部書稿時,就充分認識到此書的分量和價值,很快編入該社“青年記者文庫”,作為教材印發全國,目前仍是大學新聞專業的參考教材。已故的左民安教授生前曾評價此書說:“過去和現在有不少學者對《文心雕龍》進行開掘,但與新聞寫作卻少有聯繫。楊森林同志以提高新聞寫作質量增強新聞社會效益為目的,對現代新聞寫作如何向古代優秀理論名著《文心雕龍》吸取營養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探討。”左民安教授生前還說此書:“文筆清新,深入淺出,讀者讀了該書之後,會得到多方面的啟迪。”從此,楊森林一發不可收拾,在創作這個領域裡,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豐碩成果。

楊森林的童年是在寧夏南部山區度過的,12歲的時候才跟隨父親回到了故籍衛寧平原。他曾放過羊,趕過馬車,挖過大渠,拔過蒿子,背過背篼,學過木匠、瓦匠和鐵匠,放過電影,寧夏的山川各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他聽過鄰居大嬸大娘講的一個又一個美麗而神奇的民間故事,看過山區的牛皮燈影戲,聽過溝畔畔的花兒,這些就像阿拉伯故事中的《一千零一夜》一樣,在他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那是傳統的民間文化的策源地,也是他生命里最親密的襁褓和搖籃。他說他的心靈是和南部山區最親近的,那裡豐厚的寶貴的民間故事是他最優美的老師,最健康的乳娘,只有那樣廣袤的天空,只有那樣美妙的故事,才教會了他最生動的常識,並提升了他的人格和美德,培養了他善良、誠實、寬容、慷慨、勇敢和一切正直的秉性。為了表達他對這塊黃土地的一片痴情與摯愛,2004年,他的民俗作品集《黃土高原的“花兒”》出版了。他以深厚的生活功底和大氣從容的筆法,形象地描繪了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流傳了數千年的、正在消亡和已經消亡了的人情和故事。讀來倍感親切而又大開眼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這本民俗作品集體現出一種永恆的民族精神。

1998年5月,楊森林應邀到德國參加哥廷根大學漢堡大學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講座。回國後,他撰寫並出版了長篇紀實作品《笑問客從何處來——訪德前後日記》,該《日記》近似一部長篇小說,書中的國內同仁和德國幾位專家,雖說寥寥數筆,但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盡顯在文字中間,讓人倍感親切。在書中,作者認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真誠、善良、寬容、慷慨、勇敢是人們所共同推崇的,而虛假、醜陋、狹隘、小氣、懦弱同樣是人們共同唾棄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