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卷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卷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卷》主要內容有:彩線慵拈伴伊坐——青樓幽怨;衣帶漸寬終不悔——浪子心曲;楊柳岸曉風殘月——離情別緒;路遙山遠多行役——羈旅愁思;燈月闌珊嬉遊處——四時節序;太平時朝野多歡——承平讚歌;人間三度見河清——應制頌聖;遊宦區區成底事——人生感慨;天然淡濘好精神——詠物抒懷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卷》收集了柳永的唐宋詩詞精品集。《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卷》分青樓幽怨、浪子心曲、離情別緒、羈旅愁思、詠物抒懷等九類,對柳詞進行評點和注釋。

作者簡介

陶然,1971年5月生,江蘇南京人。199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詞學及宋元文學研究。已出版《金元詞通論》等著作多部,另在《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媒體推薦

前言
在中國文學史上,柳永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和其他文學名家相比,不僅他的生平仕履情況至今仍有很多謎團,而且對其人其詞,歷來也褒貶不一,褒者譽之為“學詩當學杜,學詞當學柳”(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引項安世語),貶者譏之為無行浪子、淫詞穢曲。對同一文人出現如此截然兩歧的評價,是不甚多見的。然而儘管以柳詞比附杜詩,可謂推許過當,比擬失倫,但柳永詞的地位和影響,實不能因其淺近卑俗而過於輕視。柳永不僅在宋代詞壇是傑出的第一流作家,放在整個文學史上來觀照,也絕對稱得上是開宗立派、影響一代的大家。如果沒有柳永,宋代詞壇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就缺失了重要的一極,而他在詞體發展等方面所做的貢獻,更是促進宋詞繁榮和俗文學演進的強大動力之一。
柳永,初名三變,字景莊,後更名永,字耆卿。因其排行第七,故人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屬福建)五夫里金鵝峰下。他的祖父柳崇,五代時以儒學著名,終生不仕,老於布衣,“以行義著於鄉里,以兢嚴治於閨門”(王禹僻《小畜集)卷三O(建溪處士贈大理評事柳府君墓碣並序》)。柳永的父親柳宜,生於後晉天福四年(939),曾仕於南唐,任監察御史,“多所彈射,不避權貴,故秉政者尤忌之”(王禹僻《小畜集》卷二O《送柳宜通判全州序》)。入宋後,先後任山東雷澤、費縣、任城令,通判全州,贊善大夫,官終工部侍郎。柳宜有三子:柳三復、柳三接、柳三變,二變最幼,與二兄均負文名,時稱“柳氏三絕”。柳永即出身於這樣一個書香仕宦的家庭中。
由於《宋史》無傳,柳永的事跡多見諸野史雜著中,且有不少互相牴牾之處。因此關於其生平仕履,雖經後人多方考辨,但仍難以確知。柳永生於何時,各家說法不一。唐圭璋先生《柳永事跡新證》(《文學研究》1957年第3期)推斷柳永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而吳熊和先生(從宋代官制考證柳永的生平仕履)(《吳熊和詞學論集》)一文,則推定柳永的生年還應提前至雍熙二年(985)之前,應當是可信的。
柳永的一生,以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中舉為分界線,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多流連於汴京的秦樓楚館,恣情浪遊,而後期則遊宦四方,驅馳行役。這種生活經歷在他的創作上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柳永的家世出身決定了他並不是一個淡薄功名的人,他早年曾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未能及第,如其《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之詞,便是落第後的自遣自慰之語。或許正是科場的蹭蹬,使得他從此放浪形骸於聲色酒樂之中,與平康巷陌的歌伎樂工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宋代葉夢得卷三中記載,柳耆卿“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世”,從此文學史上便多了一位風流才子。柳永詞中經常可以看到對自己早年這種浪遊生活的回憶:“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戚氏》),“帝城當日,蘭堂夜燭,百萬呼盧。畫閣春風,十千沽酒”(《笛家弄》),“常是因酒沉迷,被花縈絆”(《鳳歸雲》)。柳永在其《如魚水》詞中說自己“藝足才高,在處別得艷姬留”,他所眷之歌伎“艷姬”,僅在其詞中提到的,就有心娘、佳娘、蟲娘、酥娘、師師、秀香、瑤卿、香香、英英等十餘人,他的不少詞,就是為這些歌伎所寫的,有些歌伎還能同他以詞相唱和。在這種“縱游倡館酒樓間,無復檢約”的生涯中,柳永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這成就了他和他的詞聞名天下的聲望,但也為此而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不僅是科舉中的挫折,如吳曾“巨改齋漫錄)卷一六云:“柳三變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及臨軒放榜,(宋仁宗)特落之,曰:‘且去填詞,何要浮名!”’而且在他後來的仕宦經歷中,也屢屢因為這種狹邪生活,而被士大夫們視為無行之人,以致坎坷流落。實際上,柳永的此種生活方式,一方面固然是與其個性氣質有關,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未必沒有可能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柳永並非出自大富之家,羅燁(醉翁談錄)丙集卷二中說:“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以一個文人的身份,而需歌伎的“資給”,其間自有不少淒涼與辛酸吧。柳永詞中有那么多描寫歌伎的作品,應該說是與此有關係的。柳永前期即汲汲於功名科第,宋真宗年間,還趁著“天書”事件的機會,寫了好些應制頌聖之作,以求一售。但又流連於坊曲之間,過著縱情遊冶的生活,這種看似兩歧的生活方式,實則是其內在心理矛盾的體現,也預示了他一生的悲劇命運。
……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斗百花
晝夜樂
西江月
鶴沖天
法曲第二
荔枝香
錦堂春
定風波
少年游
訴衷情
望遠行
望漢月
臨江仙
促拍滿路花
減字木蘭花
西施
安公子
祭天神
十二時
鳳凰閣
晝夜樂
木蘭花
木蘭花
木蘭花
木蘭花
柳腰輕
瑞鷓鴣
鳳棲梧
浪淘沙令
迷仙引
斗百花
少年游
……

文摘

書摘
此闐毛晉汲古閣本、朱祖謀《疆村叢書》本《樂章集》皆未收錄,吳氏石蓮庵本以為柳永逸詞,錄自明顧汝所《類編草堂詩餘》卷四。另或謂為周邦彥作,見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六。不過現在一般都認為是柳永所作。《十二時》又名《十二時慢》,本是皇帝出行時夜裡演奏的警夜曲。柳永此詞所描寫的也正是從黃昏至深夜女主人公的情感體驗。
詞分三片.第一片描景兼敘事。起筆三句,描寫秋夜之月,夜空晴朗,只有一抹微雲如淡煙般輕籠明月,風過雲開,月光如水,洗盡大地。然而對獨宿翠帳的這位女子來說,卻感到陣陣涼意襲人,秋思暗起,方陡覺已“漸入微寒天氣”,窗外落葉亂卷,庭中西風蕭蕭。詞意已由起句靜謐優美的月下景致,過渡到帶有緊張氛圍的蕭瑟秋景了。夜中不能寐,只好起來獨自悶坐了。低沉的更漏聲如人之哽塞淒咽,聲聲入耳,更何況是“離人”之“愁耳”。百感萬匯,同生並起,一齊湧上人的心頭。這裡運用了類似“枕流漱石’’的句式,本應是“更漏”聲“都在離人愁耳”、“萬感,,齊集“憂心”。然而經過詞人的有意倒裝之後,句法頓顯挺拔
健朗,而“滴破”、“愁耳”二語,用字亦頗新奇可喜,值得玩味。
第二片由一聲感嘆引起,當時一句情話,惹起了多少魂牽夢繫,天亦不知,情郎怎知?句中似已略有埋怨之意,然而怨之深正因愛之切。長夜漫漫,有時枕上分明見到情郎前來相會,燈下相看,喜不自勝。可燭燃盡、酒已醒之後,便知不過又是一場南柯春夢而已。這幾句運用倒折筆法,本欲借酒消愁,可酒醉之後,卻因此而人夢,這夢還是與情郎相會之夢。詞人先描寫夢境,卻將人夢的原因——醉酒,藏在後面來說,主要也是為了造成一種情感上的落差,讓讀者更好地體會主人公的失落感。試看“元來又是夢裡”一句,“又是”一語極其沉重,包含了多少失望、惆悵、憂傷和落寞!
第三片換頭“睡覺來”一句雙承,既遠接首闋之“睡不成還起”。又近承次闋之“又是夢裡”。披衣獨坐,愁悶難耐,亦百無聊賴。怎樣才能讓情郎早點歸來呢?到那時定當再次好好整理尚留余香的枕被,和他“重諧雲雨”,並且要向天發願,“從今永無拋棄”!從“再整”句可以看出,自與情郎分別之後,一則是因為分離之痛苦使她再也無心整理床被,一則是因被上的“余香”是與情郎歡會所留,這使她亦不忍“再整余香被”。可見這女子的痴情到了何等地步。大凡女子對情感一旦投入,總比男子更多,遊子往往一夜風流之後便盪而不返,只留下這些女子們在無望的等待中度過無數的日日夜夜。而她們的願望不過是“重諧雲雨”、“永無拋棄”,這種對現世幸福的深切渴求正是其共同的心聲,故而柳永的詞才能夠得到她們的強烈共鳴而傳唱不輟。柳永精通音律,此詞在音律上的特色也值得注意,周篤文先生曾指出:“二、三片之四、五、六句,句尾各字均為平、上、去聲,屬對工整。‘覷著孜孜地’與‘再整余香被’二句,皆為去上平平去,纖悉畢合,去上之辨甚嚴。”(見謝桃坊編《柳永詞賞析集》)這種音律上的諧婉調利之美,對於詞意的表達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鳳凰閣
匆匆相見,懊惱恩情太薄。霎時雲雨人拋卻。教我行思坐想,肌膚如削。恨只恨、相違舊約。 相思成病,那更瀟瀟雨落。斷腸人在闌乾角。山遠水遠人遠,音信難托。這滋味、黃昏又惡。
[點評]
《鳳凰閣》又名《數花風》,調始於柳永。不過這首詞各種版本的《樂章集》皆未收錄,《全宋詞》錄自《花草粹編》卷一。引《天機余錦》,是柳永的一首逸詞。此詞描寫女子“相思成病”的心理。起句謂與情郎相見匆匆,短暫歡會,“霎時雲雨”之後,便再次分攜,怎不令她惱恨“恩情太薄”。而分別之後,更是行也思,坐也想,舉動不寧,輾轉難安,肌膚瘦損人如削.愛之愈深,期望越大,故情郎失約未來之後,失望也越大,惱恨之意也更強烈.上片直敘情事。下片則借景渲染。本已相思成疾,哪堪再見此瀟瀟細雨,蒙蒙飄落,雨絲恰如情絲,綿綿密密,無有巳時。但見.位嬌弱的女子孤獨地倚靠在小樓欄乾之角,山遙水遠知何處。就算寫就無數情意纏綿的書信,又能寄往何處呢?時近黃昏,暮色漸起,“這滋味”即是相思愁苦之味,“又惡”者,更惡也。整日遙望而不見歸騎,於是只能回到閨中,獨自去忍受相思之苦與無邊的寂寞了。這首詞口語化的特色十分明顯。上片中的“懊惱”、“霎時”、“教我”、“恨只恨”。下片中的“那更”、“這滋味”、“又惡”等都是當時通行的俗語,然而“斷腸”二句的韻味卻又頗有一種傳統的雅致,正是這種雅不避俗、俗不傷雅的手法使柳永詞能夠雅俗共賞、傳誦一時。
晝夜樂
秀香家住桃花徑。算神仙、才堪並。層波細翦明眸,膩玉圓搓素頸。愛把歌喉當筵逞。遏天邊,亂雲愁凝。言語似嬌鶯,一聲聲堪聽。 洞房飲散簾幃靜。擁香衾、歡心稱。金爐麝裊青煙,鳳帳燭搖紅影。無限狂心乘酒興。這歡娛、漸人嘉景。猶自怨鄰雞,道秋宵不永。
[點評]
柳永詞中記載了不少歌伎的名字,她們雖然在當時或許是一代名妓,但若無柳詞之揄揚。恐怕在歷史的長河中同樣會湮沒無聞。本詞中的“秀香”亦是其中之一。有的研究者認為,柳永詞中之所以有這么多歌伎之名,就是因為柳永早年在青樓楚館中混跡時,以填詞為生活手段,是賣詞為生的專業詞曲作家。故此對這些詞也不可看得太認真,有的只不過是應景延譽之作。不過描寫的動人、詞筆的高妙總是令人欽佩的。
此詞上片可謂美人贊,下片則是青樓游。起筆直寫。“家住桃花徑”,令人聯想起《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雖有點比擬不倫,但也不乏相通之處。唐代人常以女仙稱呼歌伎,這裡卻說惟有仙家才堪比並,正是同樣的意思,總歸是將社會地位並不高的、俗世中的歌伎比為高不可攀、餐風飲露、風華縹緲的仙子。隨後二句描摹其容貌,一謂其明眸如秋水橫波,一謂其素頸光潔如玉。“膩”字、“搓”字,皆是用力處。平心而論,“層波”句尚有境界,“膩玉”句則未能免俗,不過這種“俗”正是其身份的恰切展現,也是當時深受一般人歡迎的品味。然而描摹容貌畢竟是“賓”,狀其歌喉才是上片之“主”,看來這位秀香必是一位以歌藝聞名的佳人。唐宋時代,各類官府宴會、文人雅集、家庭聚筵甚至市井酒席等場合,往往皆需有歌伎當筵表演,她們所唱的便是詞,這本身也是唐宋詞得以興盛的原因之一。故當時之妓無不能歌善舞,尤須以歌見長,在唐宋詞中也留下了不少描寫歌唱技藝的作品。詞中的這位秀香偏好當筵逞其歌喉,一個“逞”字,便見出她對於自己技藝的自信程度。而事實上,其歌喉也的確是極其精妙,高亢處振空而去,亂云為之凝留,這也就是響遏行雲的意思了。唱得好聽,說得更好聽。語聲輕柔婉曲,如聆嬌鶯低訴。看來只要是意中佳人所歌所云。便無不動聽至極了,故不能不發出“一聲聲堪聽”的慨嘆以束起上片。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