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楊景聰,字卯,號印褥,約生於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庚戌狗年。上世失記,唯載屬弘農楊氏,清白傳家。
據《瀘溪縣楊姓源流暨名人錄》引用老譜載曰:“宋有楊中立(應為仲立),更有老令公父子八人忠義仁勇,護國將軍。元有楊載寧,文有清氣詩檀高名。歷朝名士,寸楮固難悉載。茲敘本一支脈,流傳往古來今。原從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猴年,在於洪州吉南府青縣居住。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己酉雞年,從青縣遷移江西洪州吉安府吉水縣佃田為民,居住於小地名千秋田,永興坊鵝公橋鐵爐巷。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辛亥豬年,回響明朝庭“江西填湖廣”政策,舉家搬移湖廣辰州府,沅陵縣地名花山(筲箕灣鎮上溪村)落腳;迨後又遷移瀘溪縣,小地名秤砣山對河婆波廟葉竹觀(今武溪鎮城郊村)居住,有祖婆張氏葬於魚形地鸕鶿塘。“伏”字輩兄弟二人,為屋場誓願分開。大房伏一於婆波廟落跡,二房伏二搬至上堡鄉柳潭腰沙帽山居住。楊景聰長孫伏一生四子,宣一、宣二、宣三、宣四。 其曾孫宣二為染匠在雙溪口(今牡羊溪鄉雙溪村)貿易為生。迨後宣二搬移老屋場(今牡羊溪鄉馬王溪村瓦屋場),後來又搬天福池(今牡羊溪鄉福田村),然後再遷四都三沖坪,一都楊管地桐木沖(今永興場鄉一都楊)居住,由此散枝開葉。楊景聰被尊為瀘溪縣一都陽楊氏始祖, 為此支楊氏開宗鼻祖。
班派字輩
江西吉安府先祖字輩:“景榮伏宣子廷楊,仲元啟秀勝高廣。”
湖南辰州府後祖字輩:“伏宣子廷楊,仲元啟秀榮。”
四川安岳縣續派議定字輩:“伏宣子廷楊,仲元啟秀長。”
分宗支祖
大清康熙年間,招民填屬四川。楊景聰曾孫楊宣二後裔各宗支,自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27年間,或留守散居於瀘溪縣各場鎮,或回響清庭“湖廣填四川”政策,先後分別移居於雲南省、貴州省銅仁市、陝西省勉縣和四川省遂寧市以及安岳縣各場鎮,已近七百年,傳25世。
1、九世孫:楊啟銀(1698年外遷,入川安岳橫廟鄉半邊寺始祖);
2、十二世孫:楊伏國(1720年外遷,入川遂寧金橋鎮石馬溝始祖);
3、十二世孫:楊伏馨(1719年外遷,入川安岳魚龍鄉石廟溝始祖);
4、十三世孫:楊宣泰(1719年外遷,入川安岳魚龍鄉廟河溝始祖);
5、八世孫:楊元仁諸子(1723年外遷,入川安岳縣協和鎮爛泥溝始祖);
6、九世孫:楊啟銀(1698年外遷,入川安岳縣橫廟鄉半邊寺始祖);
7、十二世孫:楊伏國(1720年外遷,入川遂寧市金橋鎮石馬溝始祖);
家族成員
遠啟高祖:楊敞(西漢丞相,弘農郡望)
遠祖:楊震(東漢名臣,清白傳家)
始祖:楊景聰(開宗始祖)
始祖婆:張氏
長子:楊榮祥(行榮一)
次子:楊榮強(行榮二)
長孫:楊伏一
次孫:楊伏二
曾孫:楊宣一(遷銅仁府,今貴州省銅仁市)
楊宣二(居老屋場,今牡羊溪鄉馬王溪村瓦屋場)
楊宣三(轉柳潭,今洗溪鎮洞底坪村,其後裔遷居今湖南省武岡市)
楊宣四(遷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