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洲[10]

楊春洲[10]

楊春洲,男,1903 ~ 2000年,石屏縣寶秀鎮人,大學文化。在大學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三一八”運動,目睹北洋軍閥政府一手策劃製造的血腥暴行,攝下了“三一八”大遊行的壯烈鏡頭。1935年底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帝大研究生部。1937年抗戰前回國,就任上海暨南大學附中教導主任。1947年9月他被迫辭去雲大附中校長職務,改任雲南大學理學院教授。楊春洲是一位教育家、政治活動家,還是全國著名攝影家,走遍大江南北留下許多珍貴攝影藝術作品。

楊春洲(1903 ~ 2000年) 石屏縣寶秀鎮人,大學文化。
1917年他到昆明就讀於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正值“五四”運動爆發,受“五四”新文化的影響和薰陶。1921年考入北京師範,畢業後考入北京師大。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大學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三一八”運動,目睹北洋軍閥政府一手策劃製造的血腥暴行,攝下了“三一八”大遊行的壯烈鏡頭。1926年10月他毅然輟學從戎南下廣州投身革命,得到中國共產黨信任,擔任軍政治部少校科長。其間,他與共產黨保持密切聯繫,完成共產黨交託的任務。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他回北京復學。1929年北師大畢業後在北京市立一中及北京師範等校任教,翻譯出《今日的化學》、《化學世界》倆書。1935年底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帝大研究生部。1937年抗戰前回國,就任上海暨南大學附中教導主任。“八一三”抗戰開始後回雲南,任雲大附中校長。他進一步靠攏共產黨,在校內外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在他的支持和中共地下黨員的努力下,雲大附中大批學生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邊縱”游擊隊,為雲南解放作出貢獻。他不僅支持雲大附中的中共黨組織開展愛國民主運動,在社會上還積極聯絡各方人士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和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工作。由於他的革命行動為國民黨所不容,1947年9月他被迫辭去雲大附中校長職務,改任雲南大學理學院教授。
解放戰爭時期,他積極參與反獨裁、反內戰的進步活動,與楊傑、李公朴、張天放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一道,在昆明組織“九老會”、“星期五聚餐會”、“丙戌聚餐會”等進行民主運動。1948年10月應邀赴香港協助中國共產黨做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工作,1949年9月回響中國共產黨的“五一”號召離港赴北京。
新中國成立後,被委任為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副司長。1950年3月調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畢業後分到雲南,任雲南師範學院副教務長。 1957年被劃為“右派”後仍在該校任教,先後任化學系教授、顧問等職。 1980年“右派”改正,他已年近八旬,但仍兢兢業業完成教學任務直至離休。
自1955年起他先後任政協雲南省第一屆、第四屆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第二、三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他為民革雲南地方組織的創始人之一,為民革雲南省分部籌備委員會委員、民革雲南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二、三屆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委,第六、七、八屆委員會名譽主委。
他不僅是一位教育家、政治活動家,還是全國著名攝影家,走遍大江南北留下許多珍貴攝影藝術作品。在香港、北京、昆明、玉溪、紅河等地多次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出版過多集攝影作品輯。他用攝影機第一次向外界報導路南石林,使這一天下奇觀漸為世人知曉。他長期擔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雲南攝影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進步,敢於直言,生活儉樸,關心教育,捐資助教。他一生與共產黨榮辱與共,風雨同舟,去世後骨灰三分之一撒石林、三分之一撒石屏異龍湖、三分之一於石屏煥文公園植樹兩棵。其生平陳展於煥文公園文獻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