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洲[教育家、攝影家]

楊春洲[教育家、攝影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春洲(1903 ~ 2000年),石屏縣寶秀鎮人,教育家、攝影家、政治家,大學文化。

生平事跡

1917年他到昆明就讀於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正值“五四”運動爆發,受“五四”新文化的影響和薰陶。

楊春洲與夫人丁素秋 楊春洲與夫人丁素秋

1921年考入北京師範,畢業後考入北京師大。 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大學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

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三一八”運動,目睹北洋軍閥政府一手策劃製造的血腥暴行,攝下了“三一八”大遊行的壯烈鏡頭。

1926年10月他毅然輟學從戎南下廣州投身革命,得到中國共產黨信任,擔任軍政治部少校科長。其間,他與共產黨保持密切聯繫,完成共產黨交託的任務。

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他回北京復學。

1929年北師大畢業後在北京市立一中及北京師範等校任教,翻譯出《今日的化學》、《化學世界》兩書。

1935年底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帝大研究生部。

1937年抗戰前回國,就任上海暨南大學附中教導主任。“八一三”抗戰開始後回雲南,任雲大附中校長。他進一步靠攏共產黨,在校內外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在他的支持和中共地下黨員的努力下,雲大附中大批學生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邊縱”游擊隊,為雲南解放作出貢獻。他不僅支持雲大附中的中共黨組織開展愛國民主運動,在社會上還積極聯絡各方人士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和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工作。由於他的革命行動為國民黨所不容,

1947年9月他被迫辭去雲大附中校長職務,改任雲南大學理學院教授。解放戰爭時期,他積極參與反獨裁、反內戰的進步活動,與楊傑、李公朴、張天放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一道,在昆明組織“九老會”、“星期五聚餐會”、“丙戌聚餐會”等進行民主運動。

1948年10月應邀赴香港協助中國共產黨做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工作。

1949年9月回響中國共產黨的“五一”號召離港赴北京。

新中國成立後,被委任為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副司長。

1950年3月調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畢業後分到雲南,任雲南師範學院副教務長。

1957年被劃為“右派”後仍在該校任教,先後任化學系教授、顧問等職。

1980年“右派”改正,他已年近八旬,但仍兢兢業業完成教學任務直至離休。

自1955年起他先後任政協雲南省第一屆、第四屆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第二、三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他為民革雲南地方組織的創始人之一,為民革雲南省分部籌備委員會委員、民革雲南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二、三屆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委,第六、七、八屆委員會名譽主委。

個人生活

楊春洲[教育家、攝影家] 楊春洲[教育家、攝影家]

楊春洲先生生於石屏縣寶秀鎮一個已經破敗的鄉商之家,有兄弟姐妹六人,排行老三。他有著十分艱難的少年時代,但他志存高遠,少小離家、外出求學,其間經歷了許多艱險和磨難,也錘鍊了他艱苦拼搏的品格。楊春洲在青年時期與夫人丁素秋相識相戀,攜手走過60餘年,育有四女二子。他年輕時帶著大女兒、二女兒和尚未出生的三女兒與夫人在日本求學,但當聽聞國內發生的七七事變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毅然回國共赴國難。
楊春洲先生為人謙遜,與楚圖南、柯仲平、李公朴、郭沫若等都是好友。

楊春洲與石林

楊春洲石林攝影作品 楊春洲石林攝影作品

從1926年到2000年,70多個年頭,楊春洲始終與他的照相機為伴。他以《天下第一奇觀——石林》為題材的攝影佳作最為引人注目了。他從30年代就開始拍攝石林,如今的石林許多著名的景觀如:雙鳥渡食、母子攜游、象踞石台以及最著名的阿詩瑪等景觀都是由楊春洲無數次的走進石林用相機發現的奇觀。

楊春洲在石林 楊春洲在石林
楊春洲:石林攝影50年 楊春洲:石林攝影50年

在石林申請世界自然遺產之際,我們不得不重新提起一位老人,他就是拍攝了62年石林影像的楊春洲先生。
石林,已經在地球上屹立了兩億七千萬年。雖然2300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曾寫過“焉有石林”的仰天之問,但是,石林還是並不被世人所了解,而是靜靜地沉寂在荒野中。20世紀的1938年,一位精力充沛的攝影家楊春洲先生——石林攝影的拓荒者,他以形象生動的攝影藝術,將這鬼斧神工的造化奇觀公諸於世。爾後,通過楊老先生和許許多多人的努力,今天的石林被人們所熟知。
好景盡在無路處
1957年,楊春洲被劃為了右派,工資一降再降,但是每月還在微薄的收入中抽取5元進行膠片和攝影設備的購買。而當時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楊春洲老先生在好友的資助下,還用鏡頭和一款舊式的彈簧放大機改裝了一台放大機,自己沖擴相片。在拮据的生活中,楊春洲還經常抽時間自費到石林拍攝風光照片,拍了很多好照片。
對於楊老先生拍攝石林時的經歷,我們可以從《楊春洲石林攝影50年》中窺見一斑,在書中,楊春洲寫道:“幾十年來,石林給我不少歡欣與鼓舞,但也無庸諱言,也使我嘗盡了不少的艱苦,甚至危險。解放前的一個夏天,我一人深入石林,在岩石間亂鑽,尋找鏡頭,突然宛如一條碗粗的巨蛇,昂首吐舌,迎面爬來,嚇得我拚命狂奔。”在設備上,楊春洲則40年一直沿用了一台“蔡斯·依康”相機,這是1937年在上海花108元買的,而鏡頭則是F3.5摺疊式樣鏡箱,攜帶方便,鏡頭雖好,但是機身太簡單,測距都是是目測,全憑經驗。40多年來,楊春洲老先生就是用這樣的相機拍出了無數的精彩石林風景照片。
石林更名提案第一人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雲大附中於戰亂之中從昆明遷往路南,校長楊春洲率全校師生艱難遷徙,昆明至路南沒有公路,先乘小火車至宜良狗街,再跋涉40多里山路,行程要經歷15個小時。石林的概念在那時深刻地映入了雲大附中學子的腦海,楚圖南、黃翔等知名人士,也是在這個時候對石林產生了難以釋懷的石林情節,石林的“長湖”和“月湖”就是那時雲大附中的師生所命名。

在楊春洲老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很容易看到精美至極的石林黑白影像,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突出了黑白灰的反差和作品的協調性,並突出了雲彩和天空襯托的美感。大家都看過照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石林的很多景點都是在那個時候由楊春洲老先生命名的,而且像“雙鳥渡食”、“南天駿馬”、“唐僧念經”都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景點命名。 李文慘案在昆明發生後,共產黨為了保護楊春洲等文化名人,將他們送抵香港,楊春洲拍攝的石林風光照片在香港受到熱烈的追捧。通過上海《申報》、香港《大公報》發表的石林圖片,石林奇觀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雲大附中外語教師英國人萊德思就是看過楊老先生的照片而成為參觀石林的第一名外國人。此外,楊春洲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個向全國政協提出議案,要求將路南縣改為石林縣的政協委員,在此後的幾年中,提案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並最終在1998年,路南縣正式更名為石林縣,為了石林的發展,楊春洲立下汗馬功勞。
兒子繼承老子的意志
我們懷念楊老先生,除了那些精彩的石林風景圖片,還有就是挺立在阿詩瑪廣場旁的兩顆香樟樹。楊老先生曾留下遺願,在離開人世後,他的骨灰用樹葬的方式,和最喜歡的石林以及老家石屏在一起。香樟樹就是取了“表彰”諧音,是石林彝族自治縣專門為楊春洲老先生專門栽種的。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楊春洲就提議將石林建成一座巨大的無煙工廠,為當地的老百姓帶來福音。經歷半個多世紀對石林自然景觀的開發和宣傳,這片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風光與撒尼人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已馳名五洲四海。

相關書籍

楊春洲回憶錄 楊春洲回憶錄

書名:《楊春洲回憶錄》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歷史評價

女兒鏡頭下的楊春洲 女兒鏡頭下的楊春洲

他不僅 是一位教育家、政治活動家,還是全國著名攝影家,走遍大江南北留下許多珍貴攝影藝術作品。在香港、北京、昆明、玉溪、紅河等地多次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出版過多集攝影作品輯。他用攝影機第一次向外界報導路南石林,使這一天下奇觀漸為世人知曉。他長期擔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雲南攝影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進步,敢於直言,生活儉樸,關心教育,捐資助教。他一生與共產黨榮辱與共,風雨同舟,去世後骨灰三分之一撒石林、三分之一撒石屏異龍湖、三分之一於石屏煥文公園植樹兩棵。其生平陳展於煥文公園文獻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