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瓚

楊文瓚當時具疏請求陛見面陳時事,當時魯監國身體不適,正臥榻休息。 文瓚不安於魯,於是自請使閩,要使隆武政權與魯監國政權互為唇齒。 魯監國元年,紹興、寧波相繼淪陷。

人物生平

明末愛國人物。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字玄石,與楊文琦屠獻宸、董德欽、董志寧並稱為“寧波五君子”。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人。弘光元年,授貴州道御史,前往浙西密謀反清,因叛徒出賣,事敗被捕。魯監國三年(1648年)英勇就義。

人物事跡

楊文瓚出身名門,為“一門五進士,父子三尚書”之稱的寧波巨室楊家之後。其先楊守陳、楊守隨、楊守址皆明朝尚書。他年少好學,有氣略。先後補生員,中舉人。
弘光元年,南京陷落。父親楊秉鼐率楊家兄弟四人皆投魯監國軍中效力。楊文瓚得授御史之職。當時隆武帝已於福建登基,魯監國政權與隆武朝之間因此產生嫌隙。隆武帝派遣兵科給事中劉中藻為使者,前來紹興頒詔,稱浙閩兩家無分彼此,令魯王監國,鎮守浙東;並賜魯王諸臣敕命,加以官爵,魯監國朝臣可以到隆武朝庭中擔任同等官職,與隆武朝臣一視同仁,這等於是與魯王攤牌。是承認隆武政權的正統地位,還是拒不承認,事關抗清大計,也關係到魯王的進退和魯監國政權的前途,這實在非同小可,面對隆武帝開出的這道難題,在魯監國政權內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楊文瓚當時具疏請求陛見面陳時事,當時魯監國身體不適,正臥榻休息。文瓚入拜榻下,極力陳言,力言閩、浙宜合而不宜分,文瓚主張魯監國稱皇侄,遵奉隆武正朔,即使主上屈節於隆武,將來也無損於齊天功業。魯王為之動容,並將文瓚奏疏交付群臣討論,遭到張國維的反對。張煌言當時年輕氣盛,也出具揭帖抨擊楊文瓚。楊文瓚受到抨擊,心中頗為不快,兩人都因此事而耿耿於懷,以後竟然形同水火。文瓚不安於魯,於是自請使閩,要使隆武政權與魯監國政權互為唇齒。至福京,文瓚力言閩、浙應當同仇敵愾,不應當開啟爭端,隆武帝頗以為然,並將文瓚留在福建為官。
魯監國元年,紹興、寧波相繼淪陷。楊文琦、楊文瓚兄弟又從福建奔還。兄弟抱頭痛哭,欲自殺。其父勸說道:“魯王在舟山,人心未忘明,奈何尋死?”遂從父命入舟山,謁見魯監國,一道潛回浙西密謀反清,後來因為叛徒謝三賓出賣,事敗被捕,壯烈犧牲。其妻張氏,名玉如,聞訊在家自經死。兄楊文琦、嫂沈氏貞蓮,已先殉國,可謂滿門忠烈,不墮家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