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千

楊德千

楊德千(1915年—),山西省清徐縣人,1936年12月參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百團大戰、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大小上百次戰役戰鬥。1982年10月離休,北京軍區裝備部干休所副軍職離休幹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青年時期的楊德千 青年時期的楊德千

楊德千1915年出生在山西省中部背靠呂梁、面向晉中的清徐縣。上中學時他就接受了進步思想,1936年參加了軍政幹部培訓班從此加入了革命的隊伍。兩年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楊德千年輕時曾參加山西新軍決死2縱隊。這是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出現的一支新興的軍隊,這個軍隊是抗日武裝軍隊。在名義上,這個絕對是歸閻錫山的部隊的系列,事實上也只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的一支部隊,從上到下都有一整套的包括教導員、指導員,實行的是革命軍隊的一套制度。

1939年楊德千這支部隊就正式納入了八路軍的序列了。原來在晉西南歸115師,之後楊德千就轉到晉西北,歸120師指揮。後又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和平解放北平楊德千是隨第一批部隊進入的。

楊德千歷任新軍決死二縱隊四團指導員、教導員,晉綏軍區八分區三大隊副政委,清太徐指揮部政治處主任。晉綏獨五旅五十一團政治處主任,石家莊第六高級步校直屬大隊政委、一大隊大隊長,第六政治幹部學校訓練部副部長,軍委防化兵學校政治部主任、防化兵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政委等職。

晚年生活

1982年10月,楊德千作為副軍職離休幹部剛住進干休所時,家人為他制定了養生計畫,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學習計畫:每天堅持理論學習不少於5個小時,還給自己定了個規矩:天天有個小目標,天天有個新希望,天天有點小進步。

時光流逝。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德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但他總是想方設法克服。眼睛花了,他買來放大鏡讀書看報;聽力下降,他戴上助聽器看新聞。

聽報告;重病住院耽誤了聽課,他就讓工作人員借來材料朗讀。

病癒後及時補記筆記;記憶力減退,他自製“口袋書”,把書、報上的一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記在上面,不時拿出來翻看、思索,把重要思想、自己創作的詩詞,用毛筆寫成書法字畫,張貼在牆上,經常學記吟誦。

楊德千是位老紅軍,按照級別,他身邊配有公務員和駕駛員。這些年,先後有20多位戰士在他身邊工作過。無論誰在他身邊,他總是說一句老話:“家裡的活可以少乾,但你們的學習必須抓緊。”

楊德千的生活十分儉樸,平時捨不得買一件貴重衣物,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節省下來的錢,大都被他投入公益事業、扶貧幫困上。

個人榮譽

青年時期的楊德千 青年時期的楊德千

1940年5月被晉西遊擊隊授予“模範黨員”稱號;1944年8月被晉綏軍區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2年10月榮立二等功1次;

他先後6次被北京軍區或北京軍區裝備部表彰為“先進離休幹部”;

1998年、2004年兩次被總政評為“先進離退休老幹部”;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

2008年“七一”,被解放軍總政治部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楊德千 楊德千

楊德千,1915年出生在山西省中部背靠呂梁、面向晉中的清徐縣。上中學時他就接受了進步思想,1936年,21歲的他參加了革命。兩年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百團大戰、晉中戰役、太原戰役、攻打霍州、同蒲路大破擊、太行七月反掃蕩等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戰役戰鬥中,都留下了他的戰鬥印跡。新中國成立後,楊德千先後擔任軍委防化兵學校政治部主任,防化兵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

百團大戰我們打了個勝仗

百團大戰我從一開始就參加了。那個時候,我是呂梁軍區第八分區二縱隊四團一營的教導員。

百團大戰實際上是105個團分工向敵人發起進攻,重點在正太線(石家莊-太原)。選擇這個地方為重點,因為日本人在沿線每個地方都建起據點,威脅到了我們的太行和晉察冀根據地。

我們營的任務具體是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分段破壞敵人太汾公路的交通運輸和通訊設備,相機殺傷日寇有生力量。一開始,我們的經驗不足,就是把電線桿砍倒,把電話線都給斷掉。但是過了兩三天,敵人又搶修起來了。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現在手機這些工具,就是靠電話跟每個據點聯繫。

後來就有經驗了,不但把電線桿鋸斷,還要從半截給它鋸了,它就不能再利用了。還有就是破壞公路,重點破壞公路上的橋樑,這樣敵人的部隊就過不來了。再有就是發動部隊和民兵,把山上的大石頭滾到公路上,汽車就不好過了。

在百團大戰中,我們營三連,也打了一個小的勝仗。那一次是路上來了三輛汽車,上面都是日本人,我們把第二輛車擋住了,還打死了車上十幾個日本人。戰士那個時候還沒有見過汽車,有人說把汽車抬到山上去,但是抬不動。拿刺刀刺它的輪胎,也刺不動。

這次打完以後回來總結,在城市工作的一些戰士和幹部就講,打汽車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擋風玻璃破壞了,擋風玻璃破了以後就不能開了。我們也通過這次戰鬥增加了經驗。

轉變戰術 麻雀戰積小勝成大勝

百團大戰結束之後,日本人進行報復,輪番地掃蕩。我們呂梁軍區,有3000多日本人來掃蕩,集中了兵力準備要跟我們決戰。採用奔襲的戰術,並且蠶食我們的根據地,在我腹地扎點,推行“三光”政策。咱們的部隊不適應這個情況。上級指示正規部隊實行地方化,把作戰方式轉變為高度的分散的游擊戰。把部隊分散到各個據點周圍圍困敵人,把敵人“擠”出去。部隊、地方實行精兵簡政,年紀大的、身體差的和女同志都送到延安去,讓身體好的、年輕的同志在這裡堅持對敵鬥爭。

1941年的夏天到1942年底,是咱們的部隊最困難的階段。敵人對抗日根據地採取蠶食政策。比如我在的地區敵人就扎了三個據點,等於“鑽”到根據地的腹地來了。這時候,部隊組織機構精簡,由大的兵團變為小部隊分別活動。戰術方式上也要轉變,就像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樣,提出高度分散的游擊戰的思路。具體的戰術方法包括麻雀戰、圍困戰、地雷戰、伏擊戰等等。這種方式有什麼好處呢?舉例來說,要想消滅敵人的一個30多人的分隊,需要集中咱們一個營的兵力,因為敵人的裝備比我們好。但是集中一個營的話,目標太大、容易暴露,只能是分散的活動,這樣既靈便又隱蔽。

打仗的方式叫麻雀戰,這打一下,那打一下,即是高度的游擊戰。不要看不起麻雀戰,今天打死一個,明天打死一個,也許十天就打死七八個敵人了。想一下子打死七八個敵人,這樣的機會卻很難找,可能還需要一個營的兵力。麻雀戰,是積小勝成大勝的好辦法。部隊訓練,還專門練瞄準。因為咱們的子彈比較缺,每一個戰士也就是一二十顆子彈。彈藥對戰士說來,是最重要的寶貝。如果沒有彈藥的話,就得靠戰鬥中去繳獲敵人的子彈。我們就是靠這樣的戰法,去渡過困難的階段。

圍困日軍 通過送柴智取情報

1956年的楊德千。 1956年的楊德千。

1944年,軍區給我授予了一個二級戰鬥英雄,那是怎么回事呢?當時,我是三大隊副政委,帶著部隊圍困敵人的據點,逼走了芝蘭的敵據點後,敵人又在一個叫青沿的村,建了個據點,修了碉堡。我們三大隊就圍困了敵人一年多。我是負責總體作戰的,根據上級指示,採取高度分散的游擊戰,戰法上就是採取麻雀戰、地雷戰、情報戰、圍困戰等等。軍民聯防,勞武結合,最後把青沿的敵據點又給“擠”掉了。

比如日本人在山上搞了碉堡,前面還有吊橋,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武器,打不了它的碉堡,也沒有炸藥炸掉它。又沒有炮,頂多就是機關槍,怎么辦呢?那就是採取打伏擊戰、麻雀戰、冷槍戰等戰法。比如日本人有通訊設備,通過這些設備聯繫小隊、中隊和大隊。我們這裡一打起來的話,在縣城的大隊、中隊知道了就會來支援。所以要首先破壞通訊。敵人出動時就分散打麻雀戰,敵人困守碉堡時,就派神槍手潛伏碉堡附近,專打站崗的、換哨的、出操點名的,零打碎敲,積小勝成大勝。

還有一個戰鬥實例。山上據點裡的日本人要洗澡,就把老鄉的大缸弄成一排,讓周圍村裡的人把柴火、水從山下挑到山上去。底下用柴火燒,日本人就在缸裡面洗澡。我們不能給他掐斷柴火、水的供應,因為情報要依靠這條線送到。日本人洗澡的時候,我們的人就跟著過去。因為給日本做工的人,心也是向著我們的部隊的,我們就通過這種方式掌握日本人的情報。

但是,有一次日本人不但要柴火、糧食,還要三個“花姑娘”,並威脅說三天不送過去,就要把全村的人殺光,把房子全部都燒光。誰家的姑娘肯交給日本人?但是日本人要是找來怎么辦呢?老百姓跟部隊商量,我們就讓婦女們都躲起來,部隊埋伏在從碉堡到村子的山上。到了三天頭上,沒有老百姓送三個姑娘去,日軍的黑田隊長果然就騎著洋馬,帶隊浩浩蕩蕩來了。走到我們部隊埋伏這塊,雙方就打開了。專門有幾個射擊好的班長打黑田,雖然沒有打到他,但把他的馬給打壞了,把他也摔下來了。這樣一打,黑田隊長就進不了村子裡,只好跑回去了。

連夜應戰 保衛人民財產

老百姓和部隊是魚水之情,我們的戰鬥,就是要保衛老百姓的利益。有一個保護春耕生產的戰鬥實例,是在1944年初春,我們當時駐在石家嶺村,離日本人的碉堡大概七華里遠。那一天,我們在天黑以後轉到三里地外的夢家山村。日本人得知我們部隊轉移了,就偷襲了石家嶺村。村裡的情報員跑過來報信,我們趕到時,就和敵人打開了。敵人一邊火力掩護,一邊牽走了村裡的牛、羊,還抓走了人,逃回了據點。我們的戰士也有兩個負傷的。

天亮後,我們的部隊進到村子裡。有的老大娘哭哭啼啼,指責部隊說:“你們子弟兵保衛我們的利益,你們保衛到哪去了?”戰士們也不敢抬頭,覺得內疚,沒有保衛住人民的利益。還是一位老大爺說,損失已經遭受了,還是讓戰士們進屋吧,喝點水,吃點東西。

進屋後,戰士們都說,我們要把老鄉的損失補回來,紛紛來到大隊部請戰,而且提出宜早不宜遲,防止敵人把物資運到縣城裡去,要當天晚上爭取奪回來,大家的求戰情緒很高。那個時候,我們派人了解到,敵人碉堡在山上,但抓走的百姓和牛、羊在半山下的村子裡。當天晚上,我們用兩個連把全大隊的機關槍集中起來,對準碉堡的槍眼和吊橋。大家分好工,有的是搶回牛、羊的,有的是解救被日本人抓去的村民的,有的是火力封鎖碉堡的。戰鬥一打響,戰士們衝到村子裡解救被抓的民眾,搶回物資。有的小羊羔站不穩,戰士們就把它抱在懷裡。有一頭牛已經被殺了,正煮在鍋里。戰士們情急之下,乾脆連鍋一起抬著就走。碉堡里的日本人聽到動靜,嘰哩咕嚕地亂成一團,向村里瘋狂掃射。但我們用機關槍封鎖住了碉堡,掩護戰士們搶回了人員和物資。

等在村頭的鄉親們看到部隊勝利回來,都高興地歡呼:“子弟兵為人民!”“勞武結合,打好春耕仗!”這次戰鬥,真正體現了我們軍民的魚水之情。

慈善活動

楊德千 楊德千

2008年春節前,楊德千聽說裝備部開展向南方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捐款的訊息,在公務員攙扶下,拄著拐杖第一個來到捐款地點,親手將1000元錢放進捐款箱。

2008年5月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因骨折住院治療的楊德千,特意請人代他為災區人民捐款1500元。

1990年以來,楊德千已資助了36名貧困學生,資金達10多萬元。如今,他資助的學生中有8人考上了大學,有的專門選擇讀師範專業,並表示學成後到艱苦地區當老師,培養更多的孩子成才,有的畢業後留在農村當上了新農村的致富帶頭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