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4年畢業於北平師範英文系,獲文學學士。1936年正式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西新軍第二縱隊團政治處主任、晉綏軍區分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晉綏分局八地委委員兼靜樂陽曲中心縣委書記、軍區聯絡處處長。東北軍區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中共嫩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在解放戰爭時期,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副司長、中央高教部工業教育司長。建國後,歷任松江省教育廳廳長,高等教育部高等工業教育司司長,1953年任天津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名譽校長,“文化大革命”受迫害。平反後任天津大學校長。歷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第八屆、第九屆人大代表、天津市第六屆、第七屆政協副主席。出版《李曙森文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委員長李鵬、政治局常委宋平、原高教部長何東昌為此書題名。1998年8月30日李曙森因病逝世,李鵬、宋平、李瑞環、李嵐清、倪志福等中央領導及教育部長陳致立分別發來唁電,並送花圈表示悼念。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市長李盛林及天津大學黨政領導600多人參加了送別儀式。終年88歲。
教育思想
李曙森的教育思想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需要和社會發展服務。李曙森從巨觀的高度把握教育工作的發展方向。他主張,教育必須為國家需要和社會發展服務,並將此作為高等教育的神聖使命。他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迫切需要培養和造就大批的建設人才;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培養層次,培養研究生;改革招生和分配製度;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等等。
2、堅持和改善黨對高等學校的領導。堅持黨對於教育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是李曙森教育思想的一大亮點。他更加系統、完整地對加強黨對高等學校的領導進行了闡述,提出了“三步走”的思想,即整頓學校黨委領導班子,整頓校系兩級行政領導班子,黨政分工、進行學校內部領導體制改革。
3、關心和保護知識分子,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李曙森一向認為,師資隊伍好壞是辦好學校的關鍵。他關心教師、培養教師、使用教師,注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幾十年來,他為天津大學留下了寶貴的人力資源,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4、重視學校的管理和教學保障工作。李曙森十分重視學校的管理工作。他認為管理就是組織,管理就是引導,管理就是服務。他十分重視學校後勤工作,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生活環境,積極為教師學習、工作、生活創造和改善條件。
5、李曙森主張工科院校也要多科綜合。他提出,重點院校要成為兩個中心,即教學和科研並重。這不僅是出於對時代發展要求的考慮,也是對於天津大學一個世紀辦學經驗教訓的總結。他還重視基礎理論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他認為,科學技術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強調加強基礎理論課的重要性。他強調了基礎課應該密切聯繫實際、結合專業;倡導理論聯繫實際,求是創新的學風。李曙森十分重視研究生的培養,他認為,培養研究生是國家重點大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個人貢獻
李曙森是新中國傑出的教育家。1953年至1998年期間,他先後擔任天津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校長、名譽校長。在45載的高等教育生涯中,他為天津大學和新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卓有成就的貢獻。尤其是他提出了“科學技術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科學技術的基礎”的觀點,得到了當時國內外專家的讚賞。在他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天津大學由多科性工業大學向工、理、文、管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發展。這不僅為天津大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且對京、津、冀、豫、鄂的某些高校的創建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個人作品
《李曙森文集》;
《李曙森紀念作品文集》(後人編寫)
本文集收入了李曙森同志的戰友、同事、學生們撰寫的文章,從各個側面反映出李曙森同志的人格魅力與崇高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