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內傳太極拳一零八式

楊式內傳太極拳一零八式

(一)楊式太極拳基本要領 (二)楊式太極拳總體要求 三、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正路子)拳譜

基本信息

定 價:¥22.00

楊式內傳太極拳一○八式楊式內傳太極拳一○八式
作 者:張漢文,蔣林 編著
出 版 社:人民體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2-1
頁 數:171
字 數:142000
印刷時間:2011-12-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094018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楊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先生所創,是當今世界流傳最廣、習者最多的拳種。傳統楊式太極拳108式經楊氏三代宗師研習、修潤而定型,其風格舒展飄逸、寧靜大氣、柔和緩慢、含蓄優雅,它以獨特的練功方法和強身健體、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然而,當年楊家傳拳內外有別。世傳僅是一套108式或後來衍生出來的傳統88式、85式和83式養生拳架。在楊氏子弟內部傳承卻另有一套體系,這個內傳太極拳體系有三套拳,第一套108式、第二套加(家)手、第三套小快式。這三套拳的風格各異,招式、手法變化頗多,動作新穎別致,內容極為豐富。三套拳架,層層進階,各練一層功效。這個完整體系,由張文炳先生所傳,先生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甫先生和楊少侯先生哥倆合傳的登堂入室弟子,是內傳弟子中極少數的外姓弟子。

作者簡介

蔣林,1945年生於天津武清縣。出生武術世家,7歲從家叔始學通背拳,14歲入選北京市業餘體校從王茂林老師學中國式摔跤,後正式拜摔跤健將朱友山為師,繼續學練中國式摔跤,曾入選北京市通州區代表隊,多次取得市級比賽的優秀成績。
1964年作者師從張文炳(字虎臣)先生習楊式內傳太極拳械,至1970年正式成為張文炳先生的登堂入室弟子,是楊式內傳太極拳第五代主要傳人。1982年應北京市通州區體委之邀,任區太極拳培訓班教練,培養出太極拳輔導員近百人,並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太極拳優秀輔導員。1995年應聘任北京騰龍武術學校教練,培養出多名武術優秀人才,在市級武術比賽中取得前六名的優秀成績,其中盧占國、王非在全國和北京市武術比賽中,取得拳術、器械、對練的第一名。現任北京市武術協會楊式太極拳研究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團結湖培訓中心副主任、澳大利亞少林禪武學會總會顧問。

目錄

一、一代宗師張文炳與楊式內傳太極拳
二、楊式太極拳基本拳理與拳法
(一)楊式太極拳基本要領
(二)楊式太極拳總體要求
(三)楊式太極拳運動方法
(四)楊式太極拳十三勢
三、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正路子)拳譜
四、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正路子)動作圖解
五、太極拳古譜、傳承簡譜與古典拳論解讀
(一)武當太極拳與《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二)武當太極拳歷史上的集大成者——張三豐
(三)武當太極拳源流傳承簡譜
(四)太極拳古典拳論解讀

部分章節

談起楊式太極拳,許多人都知道,在國內練習太極拳以健身者普見於街頭公園,男女老少,打拳舞劍,如痴如醉。隨著中國迅速崛起,太極拳對外的傳播更為廣泛,使西方許多國家興起學練太極拳熱。但是談楊式內傳太極拳,不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就是國內著名的“太極拳家”也沒有幾位見過。因為楊式內傳太極拳架原本只在楊氏子弟和極少人室弟子中傳承。
楊澄甫先生的弟子汪永泉先生在《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中這樣寫到: “從歷史來看,楊式太極拳的前輩初到北京時,除了教練旗軍,主要是在王府教貴族子弟練拳,這些養尊處優的人不能刻苦習武,因此,教授的只是由陳式太極拳發展成的楊式太極拳養生架子。目前流傳於世並廣泛習練的就是這套養生拳架,單練這個套路是不能技擊的,需要補充揉手技法。楊式太極拳的技擊架子只傳給了自家子弟和部分門徒。”尤可見世傳的只是一套養生拳架,楊式內傳太極拳另有一套體系。
當代楊式太極拳傳人傅鍾文先生說: “總共只有這么一套大功架,沒有第二套拳。” (見《精武》1998年第八期《楊式太極長拳》一文),這說明楊澄甫先生於l928年應弟子陳微明先生之邀赴上海授拳後,傅鍾文在上海向楊氏學拳時,楊澄甫先生已不傳快拳了。楊氏1936年去世時,除長子楊守中二十多歲外,另外三個兒子年齡都在10歲上下,同傅鍾文一樣,他們沒有得到快拳的傳授, “只得到這么一套大功架”,即汪永泉先生所說的“這套養生架子”。
傅鍾文先生講“沒有第二套拳”,這說明楊式內傳太極拳體系,在楊氏子弟中未能傳承下來。傅鍾文先生及楊氏後人都不否認,欲全面掌握太極拳技術,一些快速練習仍是必要的。但是由於楊式快拳傳世不多,所以現在流傳的一些快練,也只不過是把慢練的架子進行快練而已。在河北省永年縣楊式太極拳的故鄉,有傳統老架,它與後期楊澄甫先生所修定的大架基本相同,對楊式內傳太極拳體系中的拳架也無人得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