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坡遺址

遺址地表存留著大量的陶片和打制石器、磨製石器。 在楊家坡遺址地表及灰溝內採集的遺物有石器、陶器兩種。 石器,共78件,可分為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

楊家坡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北省遷安市彭店子鄉楊家坡村北山,1986年發現。那裡是遷安市與盧龍縣交接處的青龍河西岸,東、南和東北三面被河流環繞,下臨河灘。西、南兩面背倚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遺址處在一個較大沙丘上,分上下兩級台地。遺址範圍較大,略呈橢圓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2-1.5米,系沙土地帶,表層為耕土層,最低層為山石。在遺址的西部,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地帶,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約0.2到1.5米。遺址地表存留著大量的陶片和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石器大部分是人工兩次修制而成的。
在楊家坡遺址地表及灰溝內採集的遺物有石器、陶器兩種。石器,共78件,可分為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磨製石器一般製作精細,通體磨光,器型規整。主要有石鏟、石斧、砍砸器、磨棒、石球、網墜等。所用石料為砂岩礫石。其中的石網墜數目較多,一般是在橢圓形片狀河卵石的兩側分別對敲出兩個缺口,無其它加工痕跡,大者十幾厘米,小者幾厘米。
從楊家坡遺址的陶器器形和紋飾看,皆與遼東半島小珠山遺址接近。因此,楊家坡遺址的年代應與遼西的興隆窪文化相似,約6--7千年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