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12月1日)
平裝: 292頁
開本: 32開
ISBN: 7210024530
條形碼: 9787210024538
尺寸: 20.2 x 14 x 1.4 cm
重量: 299 g
媒體評論
序
楊姓,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是較大的一支族姓。她歷來以名門望族著稱,“在皇為皇軒,在帝為帝嚳,在王為武王,在霸為晉文,此之謂不朽;兩京為丞相,東漢為司徒,魏室為九卿,晉朝為八鷹,此之為代祿”。她在《百家姓》中,雖排居第十六位,但據權威部門的統計和提供的資料表明,目前,楊姓人口在全國排居第六,在台灣省排居第十。全族人口近八千萬,尚不包括數以千萬計的海外僑胞在內。誠為神州一大顯赫家族!
和其他族姓一樣,楊姓的起源也很古老,同是“炎黃之胤嗣,子姒之精苗,列邦之胄緒,異域之枝條”,皆是由作為今日中華民族公認的始祖,即炎黃二帝派生出來的族姓蕃衍而成。據姓氏學家考證,楊姓族源較為複雜,楊或稱揚,又稱為楊孫氏、楊食氏或羊舌氏。在其蕃衍過程中,有以封國或封邑為楊者,也有以改姓、賜姓為楊或冒姓為楊者,以及與楊姓聯宗者,不一而足。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周代封楊始為姓”,即以封國或封邑為楊,這是楊姓的主體,有人稱之為“宏(弘)農楊氏”。筆者老家湖南漢壽花園楊氏,就是這個“宏農楊”。她是周武王姬發第三子唐叔虞的後裔。在許多楊姓譜牒中,有以唐叔虞之次子姬杼封楊侯為第一世始祖的,後裔稱之為“楊杼公”,這有湖南《城步譜》和廣東《梅州譜》作為代表,且載生卒年月日時、配偶子孫、墓地山向、諡號贊語俱詳,不過是否屬實,尚待考證;也有以叔虞24世孫晉武公之子伯僑“三封楊侯”為第一世始祖的,這有福建《漳州譜》和湖南漢壽《花園譜》作為代表,但譜牒界亦有分歧。而筆者家的歷屆《花園譜》則以伯僑公為第一世始祖,如今已百世其昌,筆者為第87世。由少數民族融合而改為楊姓者,則有仇池氐族楊氏,大理白族楊氏,鮮卑族莫胡盧氏楊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楊氏,湘桂黔邊的侗族楊氏,以及沙陀部人的新疆哈薩克族楊氏,等等。至於賜姓、冒姓者不多。此外,與楊姓聯宗者,則有董、林、毛、郭諸姓,其中以董楊聯宗者最著。早在1935年,福建泉州就成立了“董楊氏家族聯誼會”,1950年又在菲律賓組建了“董楊宗親總會”。嗣後,1971年在台灣又成立了“全球董楊宗親總會”。數年來,海內外的董楊宗親聯誼活動開展得風風火火,親親熱熱。
在綿延三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楊氏世代子孫以詩書繼世,禮義傳家,清白自守,心懷天下,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先後湧現出了像西漢赤泉侯楊喜,東漢關西夫子楊震,隋代帝王楊堅、楊廣父子,唐代賢相楊綰、楊炎、楊嗣復,宋代名將楊業一家及思想家楊時、大詩人楊萬里,明代台閣重臣楊上奇、楊榮、楊溥及狀元楊慎,清代農民革命領袖楊秀清,以及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將軍楊勇、楊得志、楊成武等等,無數名垂青史、光昭日月、燦若群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實業家,在維護我們偉大祖國長期統一穩定,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事業的繁榮昌盛,啟迪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誠不愧為世界人類的一支生力軍。今天編著的這部《楊姓史話》,就是歷史的見證。
然而,話又說回來,要真正編著好一本反映煌煌巨族的《楊姓史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先從主觀上來說,我夫婦倆都不是研究史學的,為學識水平所限,實在有力不從心之感;再從客觀上來說,近一億人的楊姓,可謂是千枝萬派,人事分繁,很容易掛一漏萬,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很難反映楊氏全貌。
……
目錄
序
第一章 楊姓尋根
祭掃黃陵
翻閱古代公譜世系
《詩經》中幾首雅詩
姬姓衍生楊姓
第二章 楊姓源起
源於西周唐叔虞次子楊杼說
源於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說
源於春秋晉武公之子伯僑說
源於春秋晉太傅楊肸說
源於少數民族後裔漢化而來說
源於賜姓、改娃、冒姓或聯宗而來說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的楊姓源起
第三章 楊姓流布
晉秦豫魯楊姓流布
蜀隴寧蒙楊姓流布
蘇浙閩台楊姓流布
贛皖湘鄂楊姓流布
粵桂黔滇楊姓流布
冀遼吉黑楊姓流布
亞歐美澳楊姓流布
第四章 楊姓盛事
隋皇偉業
宰輔世家
名將安邦
反腐倡廉
善舉懿行
改革創新
砥柱中流
忠烈滿門
四知流芳
道德文章
奇聞軼事 四海風傳
第五章 楊姓文化
村落聚居文化
家乘譜牒文化
族群社團文化
民俗禮儀文化
訓規法制文化
詩聯論著文化
第六章 楊姓名人
帝王后妃
宰輔將帥
專家學者
海外名僑
第七章 楊姓勝跡
府第村落
家廟祠宇
墳塋陵墓
蹤影行跡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