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和

楊太和

楊太和,別名楊景榮,1904年8月17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一個農民家庭里。1935年犧牲,犧牲時任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1師師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10年,楊太和全家遷居到黑龍江省密山縣楊木崗拉拉街。1915年,楊太和11歲進拉拉街一所私塾館讀了5年書,後因父病故而放棄了學業,擔負起支撐門戶和管理家業的重擔。

1931年“九·一八”事變,使楊太和走上了抗日救國之路。1932年初,他在密山縣同蘇懷田、田寶貴等10餘人一起,組織了抗日武裝,不斷打擊敵人,得到了當地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並迅速發展成一支四、五百人的抗日武裝。同年,他們投奔了抗日救國軍,被編為補充第2團,楊太和任該團第3營營長,後來又擔任了該團的副團長。1932年,他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3年1月,根據上級的指示,以原救國軍中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部分抗日武裝為基礎,於寧安縣孟寡婦屯建立了抗日救國游擊軍,楊太和擔任第1團團長,並率隊返回密山縣,著手創建密山反日游擊區。

楊太和同志愛憎分明,他把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的解放擺到了個人安危和家庭幸福之上。面對密山縣偽縣長劉相湳(系楊太和的內兄)提出的誘降條件,他不為所動,大義凜然與其劃清界限,並動員親屬多人參加了抗日隊伍,奔向抗日戰場。

主要事跡

1934年春,楊太和同志根據民眾提供的情報和偽軍中愛國士兵的回響,一舉將密山縣的小石頭河子偽自衛團全部繳械,鞏固了抗日游擊區。

1934年3月,楊太和負責代理指揮抗日游擊軍全軍軍事工作的重任,率領全軍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日游擊活動達5個月之久。

1934年9月,抗日救國游擊軍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下轄一個師,楊太和同志繼續擔任第1團團長。同年10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楊太和同志擔任第1師師長兼第1團團長。

1934年10月6日,楊太和師長派主力部隊攻打密山縣城,並命令部隊邊打邊進行政治喊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偽警備隊營部,將一連偽軍全部繳械。同時包圍了偽縣公署的日本守備隊,經過激戰,全部占領了密山縣城,繳獲了敵人各種槍枝138支,子彈萬餘發,以及其他許多軍用物資,擴大了黨所領導的抗日武裝的政治影響。

1935年初,第4軍根據反圍剿和擴大抗日游擊區的需要,組建騎兵隊伍,楊太和奉命率領1師為部隊解決戰馬問題,於1935年2月,攻打了勃利縣青山溝的偽森林警察隊,斃傷一批敵人,繳獲了許多槍枝彈藥和500多匹好馬,保證了4軍騎兵部隊的需要。

1935年5月24日,楊太和又率1師1團進攻了林密線上的滴道河車站,包圍了車站的自衛團防所,殲滅了守衛車站的日軍,迫使大部分偽軍放下武器。在同日軍進行殊死戰鬥的日日夜夜裡,楊太和同志率領1師英勇頑強地打擊敵人,一刻也未停止過。在戰鬥中,他總是衝鋒在前,掩護在後,不避艱險,不怕犧牲,贏得了全師指戰員和密山人民民眾的讚揚和尊敬。

1935年9月,楊太和同志奉命率隊去依蘭縣五道河子參加第4軍召開的全軍高級幹部會議,路經勃利縣缸窯溝時,突然遇敵,在形勢與我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楊太和率領幾名戰士掩護部隊轉移,同敵人激戰到最後一個人,終因敵眾我寡,壯烈犧牲,年僅31歲。

楊太和同志為中華民族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在吉東人民心中留下了一個真正共產主義戰士的崇高形象。

後世紀念

楊太和烈士之墓楊太和烈士之墓
七台河市革命陵園內設有楊太和烈士之墓

2001年,七台河市革命陵園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