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宸

孫銘宸

孫銘宸(1894—1933),別名孫耀祖,字光烈,號勤廷。犧牲時任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3軍團總參議兼第4梯隊司令。1892年生於遼寧省清原縣中寨子村一個中農家庭里,孫銘武、孫銘宸是同胞兄弟,又都是有民族氣節的抗日愛國將領。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在我東北三省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之時,他們揭桿而起,在遼東地區最早豎起了抗日的旗幟,打響了遼東抗日救國鬥爭的第一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大好河山淪為敵手。事變當晚,孫銘宸的胞兄孫銘武和其好友、原籍遼寧新賓縣灣甸子村的張顯銘皆在瀋陽,他們目睹了日軍燒殺搶掠的暴行,“深感亡國之慘,不覺潸然淚下”。孫銘武找到張顯銘,二人奔走相告,旋相約回籍舉旗抗日。張顯銘說:“蔣介石國民政府丟棄東三省大好河山和三千萬同胞不管,我輩不能坐視亡國滅種,無動於衷”,表示願放棄留學之機,決心投筆從戎,雪國恥,救危亡。孫銘武對日寇的野蠻暴行也恨入骨髓,當即表示:“我家有手槍10支,子彈萬粒,不殺日寇,誓不為人”。他們決心誓死抗日救國,旋即相約分別回籍,聯絡同鄉舊僚,親朋好友,創建抗日救國軍。

孫銘武回到家鄉,向家人講述了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和目睹瀋陽發生的悲慘情景,並力陳救國大計,孫銘宸當即表示,願放棄縣誌調查員職,投筆從戎,協助孫銘武組織武裝抗日。

1931年10月10日,在孫銘宸、張顯銘等人多方聯絡和當地公安、警甲協助下,孫銘武在大蘇河城隍廟內血盟誓師組建了遼東血盟救國軍,400餘名救國軍官兵決心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血戰到底。

大蘇河血盟誓師後,為發展壯大救國軍,孫銘宸與張顯銘等人,先後分別到興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聯絡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救國軍隊伍迅速壯大,直接威脅著遼東地區的日偽政權。

1932年初,救國軍迅速發展到千餘人,並對部隊進行了整編。孫銘宸四處奔走為救國軍籌款購槍,並把槍枝彈藥秘密運到救國軍駐地,進一步裝備了抗日武裝,使救國軍兩次取得反擊日偽聯合“圍剿”的重大勝利,成為東北地區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勁旅之一。

遼東血盟救國軍的迅速發展,使漢奸、賣國賊、偽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後為偽滿洲國上將警備司令)深感震驚,多次派人勸孫氏兄弟與其一起投降日寇,皆遭拒絕後,於1932年1月19日採取卑鄙手段,設下的“鴻門宴”將孫銘武等20名救國軍談判代表殺害於柳河縣三源浦。孫銘宸因奔走各地聯絡義軍聯合抗日而倖免遇難。孫銘武被害不久,孫銘宸的另一位兄長孫銘久亦壯烈犧牲。這使孫銘宸悲痛欲絕,他率救國軍餘部500餘人參加了李春潤率領的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六路軍,共討日偽軍。李春潤素聞其“有膽有識,精明幹練,材堪大用”,遂委其為第六旅長。從此,孫銘宸在李春潤的指揮下,率領所部官兵抗擊日寇,殺敵討逆,雪恥復仇。

1932年5月,孫銘宸率其所部第六旅先後七次攻打清原,奇襲清原日本守備隊和英額門一帶日偽軍;攻打斗虎屯車站,襲擊敵營盤,焚毀鐵路橋樑和站房,割除日偽電話線;收編偽公安隊、商團隊、山林隊和民團,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嚇得日偽軍龜縮城內不敢出擊,日夜不得安寧。

以孫銘宸為首的第六旅將士,在興京、清原和沈海線上各點不斷打擊日偽軍,敵人急調重兵“圍剿”,妄圖消滅這支抗日勁旅。

1932年10月9日,日軍高波兵團向東邊道大舉進攻,首先撲向李春潤部。由於總司令唐聚五率部北撤,李春潤部陷入孤軍奮戰之中。而孫銘宸旅更處孤立無援之境,雖浴血奮戰三晝夜,終因寡不敵眾,不得不化整為零,採取分散活動。李春潤等突出重圍於12月18日到達北平。孫銘宸亦於1933年初密赴北平,向李春潤報告戰鬥經過和隊伍現狀,表示重整旗鼓,繼續抗日的決心。

孫銘宸在北平期間,受到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東北抗日後援會的熱烈歡迎。張學良將軍也給予表揚,並撥大批槍枝彈藥,在孫銘宸的建議下,重新組建了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李春潤為總司令,孫銘宸被任命為第三軍團總參議兼第四梯隊少將司令官。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召開送別會,孫銘宸作了演講,激昂陳詞,與會者無不肅然起敬。

曾任偽東邊道鎮守使、省防第一旅旅長的於芷山,媚日投敵,對東邊道的抗日軍民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他不僅極力“追剿”救國軍,還以重金懸賞捉捕孫銘宸,並把孫氏家門查封,把留在家中的兩位年邁老人趕出家門,全部家產悉數沒收。孫銘宸在北平得知家中情景,他沒有低頭,仍是昂首陳詞:“國破家亡,有產何用,倘東北有光復之一日,詎患其沒收耶!”國讎家恨,更加激勵著孫銘宸揮戈抗日到底的決心。

1933年1月29日至2月8日,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司令官李春潤先後組派44名義勇軍骨幹分赴遼東光京、清原、鳳城、寬甸、本溪等地,秘密恢復抗日隊伍。孫銘宸受命以前方督導官的名義返回抗日前線。2月8日,他從北平出發,化裝成勞工從天津乘船,準備到大連登入後再去抗日前線。不料,當船航行到大連港附近海面時,孫銘宸及同船的義勇軍旅長齊洪治、參謀處長秦洪修,清原縣長楊慶賢等20人被日軍水上警察逮捕,並被關進監獄。獄中,孫銘宸經受敵人多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痛罵日軍侵華罪行,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遂遭殺害。

孫銘宸在大連被害的噩耗傳到北平後,在北平的義勇軍將士無不萬分悲痛,李春潤痛心異常,萬分惋惜,當即書寫報告向國民黨政府為孫氏兄弟請求撫恤,同時“引咎自劾”請求免職,要“以國民資格殺敵圖功,以完成未竟之業,而慰殉難先烈在天之靈”。全國解放後,為褒揚先烈,慰問忠魂,中央人民政府為毀家紓難、為國捐軀的孫銘宸頒發了烈士證書和光榮紀念證。

主要事跡

犧牲日期:1933年2月 從1918年起,在興京縣(今新賓)內各國小任教員、校長達十年之久。1928年調任清源縣教育局學務委員。“九一八”事變後,協助其兄創建遼東血盟救國軍。哥哥被害後,他帶領餘部參加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六路軍,被委任為第六旅旅長。在新矣、清源和沈海線上不斷出擊敵人。有一次敵人調集重兵圍剿,激戰三晝夜,因寡不敵眾,被打散,不得不採取分散活動。孫銘宸秘密去北平,向東北抗日救國會匯報軍情。救國會撥給大批槍械彈藥,命他組織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孫銘宸被委任為三軍團總參議兼第9梯隊司令,並命他以前方督導官名義返回東北,秘密聯絡恢復抗日隊伍。他於1933年2月8日從北平出發,化妝成勞工從天津乘船,不料船行駛到大連海面時,被日本水上警察截捕。在獄中他多次經受敵人酷刑,始終堅貞不屈,痛罵倭寇侵華罪行,大義凜然,誓死如歸,遂遭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