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震

1924年國共兩黨建立合作關係,楊嗣震重返潮州,受聘於揭陽縣榕江中學,擔任英文主任。 1925年2月,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第一次東征,楊嗣震隨軍征戰,在周恩來領導的政治部任科員。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楊嗣震調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隨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奔赴前線。

簡介

楊嗣震,1895年出生,湖北黃梅人。幼名宜鵬,學名三陽,曾用名志白。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生平

小時在孔壠鎮讀私塾五年,後考入九江同文書院。在校期間,閱讀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激發了對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痛恨。 1914年考入南偉烈大學。1917年大學畢業,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與留日學生彭湃、李春濤等志趣相投,交往甚密,常在一起探討社會問題,尋求救國真理。受十月革命的影響,與彭湃、李春濤等留日同學,於1920年組織了進步團體"赤心社",不定期舉行學會,學習《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聽過日本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河上肇的演講,逐步樹立起變革社會的信念。1921年八九月間,經東京共產主義小組負責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初,提前歸國任海豐縣教育局長的彭湃致信楊嗣震,聘請他和李春濤到海豐任教。楊嗣震欣然應聘。3月初啟程回國,直奔廣東,於3月12日到達海豐,出任海豐縣立第一高等國小校長。李春濤在同一學校擔任國文教員。楊嗣震到職後,銳意進行教育改革,支持李春濤摒棄陳腐課文,增添具有進步思想的好教材,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這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他協助彭湃組織了海豐歷史上第一次紀念"五一"節的盛大遊行。海豐縣是反動軍閥陳炯明的家鄉,彭湃因組織"五一"遊行,被革去教育局長職務,從此專心致志於農民運動。楊嗣震在教學工作之餘,積極協助彭湃做貧苦農民的發動工作,並參與組建了海豐第一個農會--赤約農會。1923年2月23日,他在給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和團中央書記施存統的報告中,詳細匯報了海豐農會的活動情況。與此同時,他還著手建立海豐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並組織團員到工農中間去開展革命運動。1923年7月,彭湃等人因組織農會會員進行減租鬥爭,遭國民黨當局下令通緝,彭湃被迫離開海豐,楊嗣震也被解職,輾轉到了上海。1924年國共兩黨建立合作關係,楊嗣震重返潮州,受聘於揭陽縣榕江中學,擔任英文主任。此時,雖然國共合作已經開始,但榕江中學左、右兩派鬥爭仍十分激烈。楊嗣震到校後,旗幟鮮明地支持左派組織"新學生社",指導他們開展學習和活動。他還主編榕江中學校刊《榕聲》,經常發表文章,宣傳革命思想。是年冬,《榕聲》校刊上登載了聲討潮州軍閥洪兆麟的文章,反動當局出動軍警要查辦文章作者和"後台",楊嗣震被迫離開揭陽,到廣州找已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的彭湃,經彭推薦,在農民部擔任英文翻譯。1925年2月,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第一次東征,楊嗣震隨軍征戰,在周恩來領導的政治部任科員。10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楊嗣震在東征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任組織科長。第二次東征勝利後,東征軍總指揮部在潮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楊任分校政治部組織科長兼政治教員,主講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等課程。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楊嗣震調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隨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奔赴前線。9月,北伐軍進逼武昌城下。10月上旬,城內守軍第三師參謀長及團長向北伐軍商洽投誠,北伐軍攻克武昌後,該部隊改編為北伐軍第一混成旅,楊嗣震被委任為混成旅政治部主任。不久升任第三十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秘書,駐軍河南。鏇又調回武漢,繼續擔任總政治部秘書之職。"七一五"寧漢合流後,二十軍軍長賀龍率部離開武漢開赴南昌之前,在武昌候補街楊嗣震寓所,與楊密談一個多小時。此後,楊嗣震秘密離開部隊,到了江西九江。南昌起義爆發後,部隊南下廣東。楊嗣震受黨組織委派,秘密趕赴潮州,發動民眾做好策應工作。到汕頭後,被工賊認出,密報潮州國民黨駐軍。敵人於當晚包圍了楊翩震下榻的寓所,將他逮捕入獄。1927年9月15日殺害於潮州西湖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