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一)先天性因素
椎弓峽部發育不良,為骨化過程發生障礙致使椎弓峽部不連續。有明顯的家族史和遺傳性。
(二)外傷性因素
某些椎弓峽部因先天性發育不良,承受剪式應力能力減弱,當腰部外傷,特別是過伸位受傷,腰椎向前下移位的剪式應力可使正常椎板斷裂並滑脫,更能使先天椎弓不連者發生滑脫,而先天性發育不全的椎板更易受到損傷而斷裂。
其主要病理表現為脊椎關節間軟骨發育不良,多發生在第5腰椎,其次為第4腰椎。分裂的間隙中有纖維組織連線。
臨床表現與診斷
本病多見於30~40歲的成年人,女多於男。在兒童時期一般無症狀,中年時期隨著體重的增加,第5腰椎向前向下滑移的剪式應力,使腰5以下關節突遭受磨損,退行性改變日趨明顯,出現腰骶部疼痛,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出現明顯滑脫時,可發生坐骨神經痛。主要體徵為患者臀部肥胖、下腰部有一橫線,腹部前挺,季肋部與髂骨嵴距離變小,甚至相接觸,棘突間有“台階”樣感,局部肌肉痙攣及腰部功能受限。
X線表現:
正位片:在環形的椎弓根陰影下有一密度減低的裂隙,約2mm寬,可為單側或雙側。
側位片:可見到裂隙,滑脫的程度,多採用骶椎四分法,即1~4度。
雙斜位片:為診斷椎弓峽部裂的最佳位置。取35~45°角攝片,成像後便呈現出一“狗形”。其頭為同側橫突,耳為上關節突,眼為椎弓根,頸為峽部,身體為椎體,腰為下關節峽,尾為對側橫突。當椎弓峽部崩裂時,則在“狗頸”(椎弓峽部)可見裂隙,即呈“狗脖子戴項鍊”狀。
治療
(一)外治法
主要用於發病時間短,年齡小,症狀輕者,可試行手法治療和牽引治療,以尋求滑脫的椎體復位。復位後用屈髖屈膝、雙人字形石膏固定。
(二)手術治療
僅適用於有明顯的脊髓和神經根壓迫症狀,或出現下肢癱瘓及二便功能障礙者。手術的方法,輕者做椎體融合,重者做椎板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