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題 名: 植物抗菌化合物
題名拼音: zhi wu kang jun hua he wu
I S B N: 7-80167-838-9
責 任 者: 周立剛編著
其他責任者:
出 版 社: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地點: 北京
出版時間: 2005
載體形態: 293頁
從 編 項:
主 題 詞: 殺菌素
中圖分類號: Q946.887
附註說明: 研究生用書
摘要信息
該書詳細介紹了植物抗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試驗方法、研究進展,書中反映了植物抗菌化合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研究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與植物抗菌化合物研究緊密相關的學科
第二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提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結構與極性的關係
第三節 各種溶劑的性能
第四節 化合物極性與溶解性
第五節 浸出及影響浸出的因素
第六節 常用的提取溶劑
第七節 常用的提取方法
第八節 幾種雜質的去除
第三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分離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根據化合物溶解度不同進行分離
第三節 根據化合物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
第四節 根據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進行分離
第五節 根據化合物分子量差別進行分離
第六節 根據化合物離解度不同進行分離
第七節 常用的層析分離方法
第四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結構測定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結構研究的一般程式與方法
第三節 結構測定中常用的化學方法
第四節 結構測定中常用的光譜與波譜
第五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類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生物鹼
第三節 甾體類
第四節 萜類
第五節 黃酮類
第六節 醌類
第七節 苯丙素類
第八節 單寧
第九節 甙類
第六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分析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氣相色譜法
第三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
第四節 酶免疫測定法
第七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活性測定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體外抗菌活性測定的準備
第三節 植物抗菌化合物體外活性測定
第四節 植物抗菌化合物活體活性測定
第八章 植物抗菌化合物的作用方式與作用機理
第一節 作用方式
第二節 作用機理
第九章 組成性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在植物中的分布
第三節 結構類型
第四節 展望
第十章 誘導性植物抗菌化合物——植保素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分布和結構
第三節 在植物抗病過程中的作用
第四節 植保素的分子生物學
第五節 套用前景
第十一章 光活化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植物中的光活化抗菌化合物
第三節 光活化植物抗菌化合物的分離與活性
第四節 光活化植物抗菌化合物的特性分析
第五節 展望
第十二章 豆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具抗菌活性的豆科植物
第三節 豆科抗菌化合物
第四節 展望
第十三章 茄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茄科抗菌化合物的種類和分布
第三節 茄科抗菌化合物提取、分離與檢測
第四節 茄科抗菌化合物的誘導形成因素
第五節 展望
第十四章 十字花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化學結構、誘導及生物活性
第三節 檢測、分離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分析
第四節 化學合成
第五節 生物合成
第六節 微生物的生物轉化
第七節 展望
第十五章 菊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具抗菌活性的菊科植物
第三節 展望
第十六章 楝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印楝
第三節 苦楝
第四節 其他具抗菌活性的楝科植物
第五節 展望
第十七章 鏇花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甘薯植保素的合成和分布
第三節 甘薯植保素的分離和特性
第四節 甘薯植保素的生物合成途徑
第五節 甘薯植保素的誘導
第六節 甘薯植保素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第七節 甘薯植保素對動植物的生理作用
第八節 甘薯酮合成前階段中HMG-CoA還原酶的調控
第九節 甘薯酮合成後階段中P-450的代謝調控
第十八章 薔薇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具抗菌活性的薔薇科植物
第三節 薔薇科抗菌化合物
第十九章 錦葵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棉花抗菌化合物
第二十章 桃金孃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具抗菌活性的桃金孃科植物
第三節 桃金孃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四節 展望
第二十一章 傘形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具抗菌活性的傘形科植物
第三節 傘形科抗菌化合物
第四節 展望
第二十二章 禾本科植物抗菌化合物
第一節 水稻抗菌化合物
第二節 禾本科異羥肟酸類抗菌化合物
第二十三章 中國的抗菌植物資源
第一節 中國的抗菌植物資源
第二節 植物抗菌化合物作為藥物開發和利用的前景
附錄 抗菌植物名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