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梅州棣華居建於1915年。是旅印尼華僑丘宜星、丘添星所建。為三堂四橫一圍屋,坐西向東,中軸對稱。建築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天井、門樓、門坪、雜屋、水塘組成。總面闊58.71米,進深73.6米,占地面積3450平方米。夯築,灰瓦面,土木石結構。正立面設卷棚式門樓,門額署“棣華居”,及門聯“棣堂並茂 華萼相輝”皆由中國同盟會員,梅縣(今梅縣區)第一任縣長盧耕父(甫)題寫。中堂抬梁式梁架,金木雕屏風,彩繪書卷,富有特色。左側坐西南向東北,外設硬山式門樓,右側與橫屋連線坐南向北處設雜屋,與圍牆、門樓連線,形成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式,其裝飾淳樸典雅,富有客家民間雕刻工藝特色,是梅州客家傳統民居“圍龍屋”的典型代表之作。是梅州客家民居“圍龍屋”的典型建築。棣華居屬於粵北客家民間住宅,房屋呈半圓形, 前臨水塘, 背靠青山, 有龍廳、正堂、南北廳等數十個房間。其基本構成形式是鎖頭屋(因為這種住宅的平面像古代鎖頭的形狀,故名)。鎖頭屋是一種獨立式橫屋,在兩端布置門廳和廚房組合而成,對面是圍牆,自成一個長方形天井。當幾個鎖頭屋並列時,在鎖頭屋之間增加的橫屋,稱為橫屋。有三槓屋或四槓屋,棣華居是兩層樓的六槓屋。棣華居採用縱向橢圓形中軸對稱這一傳統典型平面布局,外斗門座西南向東北,正堂門座西向東,占地面積375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其特別之處在於圍龍屋連於第一橫屋。地勢前低後高,大門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飾木軒卷棚,樑柱為木石結構並飾通雕木質雙獅彩雕,以及通雕蝙蝠、花草等吉祥圖案作掛落裝飾。雕刻藝術性較強,色彩絢麗,造型生動,富有客家民間工藝特色。江西省贛州市五龍客家風情園裡的龍居圍,就是按1:1比例仿棣華居所建的。
人文歷史

棣華居的兩邊有側門,側門上邊的壁畫是一幅棣華居圍龍屋的全景圖,屋旁有一條鐵路從家門口通過,


該居建築為抬梁式土木結構,灰色瓦面,琉璃瓦當,牆體為“三合土”夯築,部分柱基為花崗岩豉式,硬山式山牆以花崗岩通雕窗花飾作山花。設在中軸線上的“圍龍廳”為祭祀先祖之場所,上、中、下三堂均為面闊一間,進深一間,中堂上下各闢橫向天井一個,周圍走廊連線上中下堂。中、下堂及上下天井側廳均飾蝙蝠、大象、麒麟、鳳、牛、鹿、奇花異草等吉祥物木質通雕屏風,製作精美,裝飾性強,色彩典雅莊重。
上堂與周匝廂房(圍龍)之間為後苑,俗稱“化胎”、“花頭”的地面呈拋物線拱面。堂屋兩側各並排兩列廂房,廂房之間及廂房與正大門樓之間各闢一小門樓,其中廂房之間的小門為柵欄式門護。上堂與廂房之間設立通廊且廂房之間辟縱向式上、下天井,使該居寬敞明亮,整屋有機聯成一體。此外,左側外廂房築一庭院,座北向南連線該居作家塾—新學堂使用,是培育教化後裔之場所,也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歷史見證。
棣華居採用橢圓形中軸對稱的布局,在東西中軸線上自西向東由“風圍樹”、周匝“圍龍”、廂房、後庭院“花頭”、堂屋、門坪、半月形池塘、庭院圍牆、外斗門、以及南北副軸線上的附屬建築家塾——新學堂等組成,營造了富有田園風光的人居環境。夯築土木石結構,建築造型富於傳統特色,裝飾淳樸典雅,富有客家民間雕刻工藝特色,是梅州客家傳統民居“圍龍屋”的典型代表之作,與毗鄰的中西合璧式的客家民居聯芳樓風格各異、交相輝映。吸引了中外建築專家、民俗學者和大專院校建築專業的師生前來考察,以及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2000年,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廣東省文化廳文物處的領導和專家對棣華居進行了現場考察、論證。一致認為,棣華居雖未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得到了很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