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雲鄉

棠雲鄉

棠雲鄉位於浙江省奉化市西部,大雷山北麓。北鄰溪口鎮、蕭王廟街道。南越大雷山分別與岩頭、樓岩鄉交界,西連班溪鄉。鄉人民政府駐地棠岙。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棠雲鄉轄區,自宋景德三年(1006)至清末分屬連山、禽孝兩鄉。1949年為棠雲鄉。1950---1955年分棠雲、雲溪兩鄉。1956年兩鄉合併稱棠雲鄉,屬溪口區。1958年為紅旗人民公社棠雲管理區。1959年又分棠雲、雲集兩個管理區。1961年改制,兩管理區合稱棠雲公社。時分11個大隊,101個生產隊。1983年建立棠雲鄉。全鄉總面積30.7平方公里。3473戶,12229人(內居民1218人)。分11個行政村,轄14個自然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8人。1983年人口出生率10.29‰,自然增長率為2.43‰。較大的自然村是棠岙、汪家村,均在棠溪兩岸。

地理氣候

棠雲鄉屬山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重山復嶺,僅北部棠溪沿岸有極少的平地。南部大雷山主峰海拔809米。與樓岩、岩頭兩鄉接界,是縣中部的一個制高點,西南部薄刀棱山海拔691米,與班溪、岩頭兩鄉相接。南部圓高山頭,海拔715米,與樓岩鄉交界。棠溪水自許山發源,在棠岙匯王甘嶺、龍王堂諸水北出蕭王廟鎮注入剡江,水源較短。有杜嶺、鄭夾岙等萬方以上水庫6座。蓄水45萬方。發電裝機230千瓦。該鄉因受高山影響,氣候比平原地區稍冷,年平均溫度14.6度。一月均溫2.9度,七月均溫26.1度。年降水161天,降水量1580毫米。

棠雲茶亭

一曲動人的文明之歌

茶亭介紹

棠雲茶亭設在當地村民進出山門必經之地———蕭王廟街道溪下村廟下橋畔。在一棵香樟樹掩映下的兩間小屋裡,擺放著許多水缸和柴禾。小屋朝路開了一間窗戶,上方寫有“棠雲茶亭”四個大字。窗外並排放著幾個用竹筒做成的水勺,屋裡靠窗放著三隻茶缸,用勺舀水伸手可及。

茶亭榮譽

棠雲茶亭曾被評為1998年至1999年度奉化市精神文明十件新事。今年1月,棠雲茶亭被評為“奉化驕傲——我身邊的文明之星”提名獎。

棠雲特產

1.油燜筍

棠雲的油燜筍遠近聞。農耕朴然以竹為貴。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此言甚意。油而不膩,爽口鬆脆就是其特點。

棠雲油燜筍棠雲油燜筍

2.水蜜桃

奉化水蜜桃被譽為"中國之最".水蜜桃已形成了早露露,雪雨露,沙子早生,湖景蜜露,塔橋,玉露,迎慶等25個早,中,晚熟水蜜桃品種配套體系,水蜜桃供應期長達120多天.奉化水蜜桃素有"瓊漿玉露,瑤池珍品"之美譽,並以其果型美觀,肉質細軟,汁多味甜,香氣濃郁,皮薄易剝,入口即溶使人回味無窮的獨特品質,弛名海內外.一九九六年國內桃子專家對奉化水蜜桃的品質鑑定結論是"中國水蜜桃之最,堪稱中國第一桃"!

棠雲的水蜜桃棠雲的水蜜桃

棠雲紙

據《奉化市志》記載,棠溪(今棠雲)竹紙最早記於史書的時間為明正德九年(1514年),距今已近500年。穿村而過的溪水和兩邊綿綿不盡的竹山,為造紙業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優質原料。1946年重印的《棠溪江氏宗譜》上記載,棠雲造紙業最興旺時,當地共有1000多人從事這一行業,光抄紙槽就有300多個,生產的竹紙遠近聞名。解放後,當時的《浙江日報》、《寧波大眾》等報紙用的就是棠溪竹紙。

今年73歲的袁恆通從17歲開始學習造紙,是如今惟一掌握了整套工序的傳人。他的作坊在上世紀90年代也停產了,如果沒有天一閣博物館的李大東,棠雲紙也許已成絕唱。當年天一閣急需修復古籍,李大東遍訪全國各地找尋合適的紙,連故宮博物館也去過了,卻一直沒有進展。後來他聽說棠雲人曾精通造紙,馬上趕去挨家挨戶地找,終於找到袁恆通家。當時他家的造紙設備上已經蓋滿了灰塵,但一聽說天一閣需要棠雲紙,袁恆通馬上開工。在李大東的指導下,試驗了100多次,終於製造出雜質少、品質高、保存時間更長的古籍用紙。就這樣,袁恆通的作坊作為惟一的棠雲紙生產點保留了下來。在李大東的介紹下,中國圖書館、北大圖書館等幾十家圖書館都陸續採購袁恆通家造的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