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棗行村
早在明朝嘉靖年間,住在即墨城的藍洪義厭倦那裡的車馬喧闐、人煙輻輳,想找一處清淨之地。由於他羨慕同姓的藍章、藍田父子能於功名鼎盛之時激流勇退,並且選擇了華樓山之勝區立下藍家莊,遂即在藍家莊附近一片棗林中,闢土造房舉家遷來,實現了自己“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依南窗以案傲,審容膝之易安”的願望。由於生活在棗行中,村民便把棗行定為村名。清朝末年,王姓因仰慕藍田家族的興盛,由沙子口前登贏村遷來定居,繁衍生息,成為村中第二大姓。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使棗行村融入了加快經濟發展的大潮。他們在原嶗山縣機械局和有關企業的幫扶下,參與了北宅機械廠的創立和發展,後又辦起了磚瓦廠等。村中的男女青壯年,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搞運輸,有的開山採石,有的經營農副產品……原來恬靜安逸的小山莊充滿了發展活力,經濟指標一年比一年高。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1380萬元,人均收入5184元。
棗行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精神文明和村莊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地緊靠棗行村,村民和部隊親如一家。若如春天大旱吃水困難,村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子弟兵,一車車的水先送給部隊,軍民魚水情深意長。近些年來,村里每年都從有限的經費中投資教育,在上級和有關單位的支持下,與藍家莊、畢家村聯合興辦了畢家村國小(海爾希望國小);村里先後投資近30萬元,為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接通了自來水、硬化了路面、改造了照明線路;2003年又蓋起了兩座居民樓。該村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28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溝崖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山東省萊陽市城廂街道棗行村
棗行村位於萊陽市馬山路兩旁,距煙臺、青島兩大港口城市分別為10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全村現有360戶,930人,其中黨員30人。多年來,該村立足實際,以建設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堅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政治,全村各項工作考核均達辦事處標準,多次被評為城廂街道辦事處“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棗行村
村莊由來據《王氏家譜》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年),王氏由萊陽縣古柳村遷來建村,因村棗樹成行,故名棗行。
政區人口
位於河頭店鎮西南6.5公里處,地屬平原,人口438人,耕地770畝。全村有居民130戶,人口392人。村莊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可耕地面積837畝,其中大梨園25畝、棗園40畝。
經濟狀況
1964年高格莊水庫引水工程設備全部結束,耕地灌溉面積可達80%以上。村經濟以農業為主體,農產品以花生、玉米、小麥、蔬菜為主,輔以運輸、養殖、糧食加工,大棚生產、外出務工等,年總收入達百萬以上。1995年建高溫蔬菜大棚30個,占地面積10畝;2003年建嶗山大棚20個,奶牛養殖場2個,占地面積10畝。2004年建有冷藏廠1個,占地30畝。
社會事業
自改革開放以來,村莊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新建居民房120戶,外出買樓20戶,新建文明街道2條300米,村辦公室13間,占地面積為1600平方米。村里擁有大型運輸車3部,客運車輛2部,計程車輛3部。村莊安裝了自來水,彩色電視普及率95%,電話普及率95%,手扶車普及率50%,機車普及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