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校地處棗莊回、漢兩族聚集地,並且是一個商業鬧市區。
創建和諧校園從何入手?校長張士鋒認為,首先要處理好校園周邊環境。於是,學校想方設法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為大家修好了這段“民心路”。當了解到少數學生的行為影響了回族的社區商業、娛樂業活動時,他們加強對在校學生的常規教育,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最大限度地減輕對社區環境的不良影響;得知學校後邊的教師宿舍經常遭到小偷的襲擾,學校又籌資5000元為教師們安裝了大門和路燈,方便了80戶回漢教師的正常生活,使他們能夠安心地工作。
與此同時,該校還會同工商、公安等部門對周邊問題進行排查,得到周邊住戶居民的支持與理解。
規模
該校現有學生26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51%。102名教師中,有14人是回族。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倡導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要求所有管理人員學會高品位決策,低重心運行,零距離調度,走進教室,走進辦公區,並融入到教師群體,切實為師生們辦實事、辦好事。
“我是一名單親家庭教師,平時生活拮据。最近家中又遭盜,無疑是雪上加霜。校領導了解到困難後,立即研究解決,不僅給我家安裝了防盜門窗,還把我列為扶貧對象,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該校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師對記者說。
對於聘用教師,學校從不另眼相待,總是盡力提高福利待遇。或鼓勵他們進修學習,或安排骨幹教師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促專業成長。每當有教師生日來臨,工會首先會發出祝福信息,再由校長親自撰寫生日賀卡,將祝福、希望、溫暖送給他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的教師實績考核、教師評優、年度考核等利益面前,該校實行向一線教師傾斜的政策,更是得到了全體教師的讚譽。
此外,該校還通過辦公例會、民族風俗習慣講座、拜師儀式等形式,引導回漢教師互相尊重、協作做事、友愛互助,形成了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講、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的工作氛圍。
理念
為幫助學生培養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意識,該校認真開展了民族政策、民族常識及民族團結教育,使團結意識在每位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學校通過開設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團結教育以及棗莊回民等校本課程,讓學生了解民風、民俗,了解各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清真寺,走訪回族家庭,以及開展手拉手、小手拉大手等教育實踐活動,來增進回漢同學與家庭之間的關係;通過回漢學生結對幫教、幫學、幫理家務、幫選購物等“四幫”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與此同時,該校學生還簽訂了和諧團結目標責任書與團結聯盟公約,形成了回漢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良好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