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黃小鼬䲁

體長形;中軀最高向後漸尖;尾柄很短。肛門位體正中點或略前,雄魚有交媾器。吻鈍圓。眼位很高,雌魚甚小。眼間多腔囊。

基本信息

編號:
6867

拉丁目名:

OPHIDIIFORMES

中文目名:

蛇䲁目

拉丁亞目:

Bythitoidei

中文亞目:

胎鼬䲁亞目

中文科名:

胎鼬䲁科

拉丁科名:

Bythitidae

中文亞科:

鱈鼬䲁亞科

拉丁亞科:

Brosmophycinae

中文屬名:

小鼬䲁屬

拉丁屬名:

Brotulina

拉丁種名:

fusca

定名人:

Fowler

年代:

1946

中文名:

棕黃小鼬䲁

原始文獻:

Proc. Acad. Nat. Sci. Philad., 98:195

模式產地:

Aguni Island, Riu Kiu

俗名:

琉球鼬魚; 褐深海鼬魚; 琉球鼬鯽

生境:

太平洋西北部珊瑚礁區底層小型魚類

國內分布:

台灣西南部, 北部及東北部珊瑚礁區

國外分布:

僅見於琉球群島南部石垣島附近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第九卷 李思忠先生手稿

蛇䲁目百科

蛇䲁目是西北太平洋亞熱帶水深250-990米海區中等大的底層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