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鬚根較堅韌。稈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米,直徑約3-7毫米,基部可達1厘米,具支柱根。葉鞘鬆弛,具密或疏疣毛,少數無毛,上部邊緣具較密而長的疣基纖毛,毛易脫落,下部邊緣薄紙質,無纖毛;葉舌長約1毫米,具長約2-3毫米的纖毛;葉片紡錘狀寬披針形,長20-59厘米,寬2-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窄縮呈柄狀,近基部邊緣有長約5毫米的疣基毛,具縱深皺摺,兩面具疣毛或無毛。圓錐花序主軸延伸甚長,呈開展或稍狹窄的塔形,長20-60厘米,寬2-10厘米,主軸具稜角,分枝排列疏鬆,甚粗糙,長達30厘米;小穗卵狀披針形,長2.5-4毫米,緊密或稀疏排列於小枝的一側,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剛毛,剛毛長5-10(14)毫米或更短;第一穎三角狀卵形,先端稍尖,長為小穗的1/3-1/2,具3-5脈;第二穎長為小穗的1/2-3/4或略短於小穗,先端尖,具5-7脈;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或略長,先端漸尖,呈稍彎的小尖頭,具5脈,內稃膜質,窄而短小,呈狹三角形,長為外稃的2/3;第二小花兩性,第二外稃具不甚明顯的橫皺紋,等長或稍短於第一外稃,先端為小而硬的尖頭,成熟小穗不易脫落。鱗被楔形微凹,基部沿脈色深;花柱基部聯合。穎果卵狀披針形、成熟時往往不帶著穎片脫落,長2-3毫米,具不甚明顯的橫皺紋。葉上下表皮脈間中央3-4行為深波紋的、壁較薄的長細胞,兩邊2-3行為深波紋的、壁較厚的長細胞,偶有短細胞。染色體2n=36(Avdulov),54(Krishnaswamy)。花果期8-12月。
生長習性
棕葉狗尾草生於山坡、山谷的陰濕處或林下。它的生育期,在福建中、北部自然生長狀態下,約180天左右,生長期260天以上,而在中部以南,冬季最低溫度在0℃以上,則幾乎無枯黃期,保持終年青綠,但生育期仍然為190天左右。棕葉狗尾草主要靠種子繁殖,但發芽率較低,而且播種當年,幼苗生長比較緩慢,單播時,不易迅速覆蓋地面,故在建立人工草地時,最好採用混播的方式。實驗證明,它與馬唐混播較為理想。單播的鮮草產量5230.55kg/畝,混播的達到6191.98kg/畝,增產20%。但種子繁殖地則宜採用單播,便於收穫種子。棕葉狗尾草的再生力較強,每年可刈割3—4次,小區試驗產量。每次鮮草產量1000—2500kg/畝。棕葉狗尾草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也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在福建省北部,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9℃的情況下,能順利越冬。對土壤肥料要求不嚴,適宜在南方紅壤或黃壤地區栽培。若在良好水肥條件下,生長旺盛,產草量高。而在瘠薄、乾旱的水土流失地區,也能正常生長和發育。但產草量和種子產量均較低,莖葉老化也較快。無論何種栽培條件,均未發現病蟲危害。
飼用價值
棕葉狗尾草的莖葉質地比較粗糙,對飼餵奶牛,適口性較差。其莖葉比在拔節期為37:63。據福建農學院進行飼餵奶牛試驗結果,用棕葉狗尾草代替其他青草飼餵奶牛,每頭平均日食量50kg,頭兩天產乳量略有下降(每頭乳牛與對照組比較,共下降4.5kg),第三天以後,恢復正常,並略有提高。說明利用棕葉狗昆草飼餵乳牛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根據對棕葉狗尾草的化學成分分析資料,其粗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占絕對乾物質含量的18.78%,可作為蛋白質來源,直接飼餵或將草粉摻入配合飼料中,代替豆科牧草之用。棕葉狗尾草的必需胺基酸含量也是較全面而豐富的,棕葉狗尾草是適於華南紅壤山地栽培的一種優良牧草。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產力高,再生力強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良好的特性,可以作為建立人工草地,用於發展畜牧業。同時,由於棕葉狗尾草具有發達的根系,繁茂而寬大的葉片,不僅能充分利用太陽光能,而且具有強大的固土保水能力,也是一種治理水土流失的優良草種。推廣面積已有30000畝以上。
藥用價值
嫩筍可生食,亦可如竹筍般料理,嫩葉煮食。藥用:鮮品或乾品均可套用,可做丸劑湯劑酒劑。外用則以熏洗患部。具祛濕強健之效。莖葉用於治療關節炎,地下莖治食欲不振,嫩芽治發育不良。
園林用途
由於棕葉狗尾草具有發達的根系,繁茂而寬大的葉片,不僅能充分利用太陽光能,而且具有強大的固土保水能力,也是一種治理水土流失的優良草種。
分布地域
分布於中國華南、西南、福建、浙江,印度與馬來西亞也有。
栽培要點
山坡地應耕翻耙平,耕深15cm左右,平地宜採用畦作,以利排水。基肥最好用有機肥料,施用量500kg/畝,或者利用尿素、過磷酸鈣拌種做種肥代替基肥。播種前,對種子應進行曬種,可提高其發芽率。可採用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30cm。播種量3kg/畝。覆土深度1—2cm。採種地亦可採用穴播,穴距30cm。當苗高40—60Cm時,可以刈割或放牧利用。每次利用後,應追肥一次,可用尿素和過磷酸鈣各5—10kg/畝。棕葉狗尾草可以和馬唐、長松古魯狗尾草、雞眼草等混播,播種量按比例大小相應減少。採種栽培時,宜採用單播,以利種子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