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棕腹鶇以其獨特的紅橙色下體而命名。該物種長達25厘米,重達68克(雄性)或78克(雌性),而雄性重約59克或雌性64克則是較為普遍的。相當顯著的體重差異,和可能人們預期的相反,雌鳥並非較大,只是豐潤些;它們的踝骨實際上比雄性部位的平均值略短一點。
生態習性

棕腹鶇是一種雜食鳥類。其食物主要包括果實和節肢動物,有時可以看到它成群混合覓食,與許多的其它鳥類穿過叢林灌木。有人曾觀察到這種鳥為了食物與一隻常見的狨猴爭執不休,在大樹下的灌木叢中讓一隊軍蟻鬧翻臉,但這是在枯水季節時而果實稀少的情況下。
它們建築開放式杯狀的巢窩,有時恰巧在森林地面上,有時在20多米高的樹上築巢,而常見到的是離地面4-5米的地方。在阿根廷西北部的高溫濕潤地區,從10月到來年3月的雨季出現築巢現象,在11月至12月期間大部分棕腹鶇在繁殖。生2-3隻蛋,每隻估量大約長27-28厘米,最寬20厘米,重5.7-5.9克。孵化期為12-13日,幼仔需要一段時間直到長出羽毛才破殼而出。雌鳥獨自孵化,在巢里花費相當大的時間。而剛孵化出的雛鳥則是被雙親照料;直到羽毛能長出時,幼鳥每5-7分鐘需要餵食一次。
保護現狀
捕掠可能是一窩雛鳥失散的主要原因;在安地斯山脈南部,這種情況在雛鳥安頓下來的時候比孵化時就被尤其高度的關注。這種常見而又遍布的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視為非瀕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