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鳧屬

棉鳧屬

棉鳧屬是鴨科中體長最短小的水鴨。頭圓,腳短,鴨喙很像鵝的喙,短而底部較深。雄性棉鳧繁殖時毛色泛黑綠色光澤,雌鳥羽色較淡。在非繁殖期間,雄鳥的羽毛與雌性的相似。一般生活在河川,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在樹洞中築巢。主要吃種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蓮科植物,也吃昆蟲、甲殼類等。棉鳧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澤地帶,特別是富有水生植物的開闊水域最為喜歡。有時也出現在村莊附近的小水塘和水渠中。常成對或成幾隻至二十多隻的小群活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棉鳧屬
外文名稱:PygmyGoose

厚嘴棉鳧厚嘴棉鳧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雁形目
科:鴨科
屬:棉鳧屬
拉丁學名:Nettapus
命名時間:Gmelin,1788

綠棉鳧綠棉鳧

外形特徵

厚嘴棉鳧棉鳧屬的鴨類身長約30厘米—33厘米,是一種小水鴨子。虹膜雄鳥淺朱紅色,雌鳥紅棕色,嘴峰雄鳥黑棕色,雌鳥褐色;跗跖雄鳥黑色。蹼黃色,雌鴨跗跖兩側及後緣青黃色。
棉鳧棉鳧

代表物種棉鳧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200—312克,雌性190—260克,體長300—310毫米,嘴峰雄性21—23毫米,雌性22—23毫米,翅雄性155一168毫米,雌性150一166毫米,尾雄性61—71毫米;雌性61—71毫米,跗跖雄性24—33毫米,雌性24—27毫米。[1]

分布範圍

綠棉鳧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紐西蘭,包括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2]
棉鳧屬分布圖棉鳧屬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棉鳧棉鳧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澤地帶,特別是富有水生植物的開闊水域最為喜歡。有時也出現在村莊附近的小水塘和水渠中。常成對或成幾隻至二十多隻的小群活動。性較溫順。善游泳,也善潛水,但一般很少潛水。通常多數時間都在水中生活,一般不上岸活動,但有時爬到突出於水面的樹椿或其他物體上。當受驚時能立刻從水上衝出飛起,起飛既快而靈活,不斷發出“咯咯咯”的叫聲。通常不高飛,兩翅煽動幅度小,飛行距離不大,但飛行速度較快。主要在白天活動,夜晚多棲息於湖中或樹枝上。棉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嫩芽、嫩葉、根等為食,也吃水生昆蟲、蠕蟲、蝸牛、軟體動物、甲殼類和小魚等。覓食活動在白天,常在水面和岸邊淺水處覓食,很少潛水捕食。[1]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5—8月。繁殖前常成小群活動,繁殖期則成對。營巢於距水域不遠的樹洞裡,也見營巢於房前樟樹洞和池邊柳樹洞中,甚至在廢棄的煙囪內營巢。每窩產卵8一14枚,顏色為白色,大小為38一47×29—36毫米,平均75×33毫米,重27克。雌鳥孵卵,雄鳥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期15一16天。一年繁殖一窩至2窩。[1]

該屬種類

(3種)[3]
1.厚嘴棉鳧NettapusauritusAfricanPygmyGoose
2.棉鳧NettapuscoromandelianusCottonTeal,CottonPygmyGoose
3.綠棉鳧NettapuspulchellusGreenPygmyGoose

保護等級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