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同翅目的1科。前翅4~5斜脈,觸角次生感覺圈圓形,腹管管狀的蚜蟲。含107 屬2280種。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中國已知260種,分布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小蚜屬、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體長1.5~4.9毫米,多數約2毫米。有時被蠟粉,但缺蠟片。觸角6節,少數5節,罕見4節,感覺圈圓形,罕見橢圓形,末節端部常長於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節短鈍至長尖。腹部大於頭部與胸部之和。前胸與腹部各節常有緣瘤。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於寬,基部粗,向端部漸細,中部或端部有時膨大,頂端常有緣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紋或端部有網紋,罕見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見腹管環狀或缺。尾片圓椎形、指形、劍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圓。表皮光滑、有網紋或皺紋或由微刺或顆粒組成的斑紋。體毛尖銳或頂端膨大為頭狀或扇狀。有翅蚜觸角通常6節,第3或3及4或3~5節有次生感覺圈。前翅中脈通常分為3支,少數分為2支。後翅通常有肘脈2支,罕見後翅變小,翅脈退化。翅脈有時鑲黑邊。
危害
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葉背面或嫩頭部分,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向背面捲縮,葉表有蚜蟲排泄的蜜露,往往滋生黴菌。棉花受害後植株矮小,葉片變小,葉數減少,現蕾遲、蕾鈴減少等。
生活習性
棉蚜在我國南部棉區一年發生20~30代,北部棉區一年發生10~20代,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棉蚜以卵在木槿、石榴、花椒和冬青四大越冬寄主上越冬。棉蚜有有翅蚜和無翅蚜之分,產生有翅蚜的主要原因有:①群體擁擠;②營養惡化;③氣候條件不適合;④越冬寄主與喬居寄主間轉移。棉蚜的遷飛是有規律的,從遷飛性質不同可分為3種:①由越冬寄主向夏寄主遷飛;②夏寄主間的遷飛;③由夏寄主向越冬寄主遷飛。有翅蚜有趨黃色的習性。在棉田為害的棉蚜有苗蚜和伏蚜之分。苗蚜發生在出苗到現蕾以前,適宜偏低溫度,氣溫超過27℃時繁殖受到抑制,蟲口迅速下降;伏蚜主要發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適宜偏高的溫度,在17~28℃下大量繁殖,當平均氣溫高於30℃時,蟲口才迅速減退。棉蚜最適溫度為25℃,相對濕度為55%~85%,多雨氣候不利於蚜蟲發生,大雨對蚜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時晴時雨、陰天、細雨對其發生有利。地形、地貌對蚜蟲遷飛影響很大,如遇障礙物,易形成發生中心,造成嚴重為害。一般單作棉田發生早而重,套作棉田則發生較遲。棉株的營養條件對蚜蟲的發生有影響,含氮量高的棉株,蚜蟲為害嚴重。此外,棉蚜的天敵能有效控制其為害,當天敵總數與棉蚜數為1:40時,基本可以控制其為害。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⑴種植抗蟲品種是防治棉花蚜蟲的有效措施,如種植372等。⑵間作套種,可以增加天敵的種類和數量,控制蚜蟲為害。如棉麥套種;棉花與綠豆、綠肥等間作;插花種植玉米、油菜、高粱等誘集作物。⑶水旱輪作可以減輕棉蚜的發生。有條件的地方實行棉花和水稻輪作。⑷處理越冬寄主,減少早春蚜源。一般在棉苗出土前,清除棉田內外雜草。有可能對花椒、石榴、木槿和冬青四大棉蚜越冬寄主進行藥劑治理,可減輕棉田蚜量。2、藥劑防治⑴拌種棉花播種前按畝用種子量與3%呋喃丹顆粒劑1.5~2千克,混拌均勻,或用鐵滅克(也叫涕滅威)拌種,每畝用有效成分50克,能控制蚜害40~50天。用3911(甲拌磷)乳劑或顆粒劑、種衣劑拌種,效果也很好。⑵滴心和塗莖防治蚜蟲用40%氧化樂果乳劑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劑稀釋80~100倍,用噴霧器將藥液滴在棉苗頂部能控制蚜害。用40%氧化樂果乳劑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劑、聚乙烯醇和水,按1:0.1:5的比例配製成塗莖劑,用類似毛筆的器具,將藥液塗在棉花莖上紫綠相間部位,防蚜蟲效果可達90%以上。⑶噴藥防治用50%久效磷、50%辛硫磷、40%氧化樂果、40%斃蚜丁、35%伏殺蚜、50%磷胺等藥劑稀釋1000~1500倍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