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種植

在28日中國棉花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上,中國棉花協會2月份種植棉花意向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種植棉花面積為6816萬畝,同比下降6.8%,創下10年來最低紀錄。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局長、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對2013年的全球市場形勢展望時表示,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減少,產量將下降,成本壓力較大。

我國棉花產量

建國以來,我國棉花供求矛盾一直比較突出。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生產條件落後,棉花單產水平較低,總產量基本在250萬噸以下(1973年產量256.2萬噸),由於產量較小,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年進口棉花量較大,1979年棉花進口量曾達91.89萬噸。這一時期總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80年代以後,由於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棉花生產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量迅速提高,到1984年,棉花產量創歷史之最,達626萬噸,而當時的消費能力只有300萬噸左右,市場出現了相對過剩。1985年以後,我國棉紡工業發展很快,到1989年,年棉花消費量達到400萬噸左右,而同期棉花生產出現滑坡,1989年棉花產量只有379萬噸,當年棉花進口量達40萬噸。

20世紀90年代以來,棉花生產比較穩定,除了特殊年份的1993年和1999年,其餘年份棉花產量均在450萬噸左右,基本能夠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見表五)。

加入WTO以後,由於我國紡織出口的爆炸性增長,用棉量急劇上升,用棉缺口很大,05/06年度進口達411.7萬噸。

產區分布及區劃

全國劃分為三大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新疆棉區。

長江流域棉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近年來種植面積穩中有減(見表三)。

黃河流域棉區: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5省區,近年來種植面積比較穩定(見表三)。

新疆棉區: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帶,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新疆棉花以纖維長、色澤潔白、拉力強著稱,是我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棉區:新疆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乾旱少雨,種植棉花條件得天獨厚,近幾年棉花種植面積增加很快(見表三)。

除三大主產棉區外,京、津、遼、廣西、雲南等地也有分散種植,但其產量合計占全國棉花總產不到1%。

重要性

棉花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也是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棉花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商品,是全國1億多棉農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也是廣大人民民眾的生活必需品,棉紗、棉布和服裝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