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歷程
“魯棉1號”就是山東省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套用放射性同位素鈷-60放出的伽瑪射線處理棉花雜交的後代育而成。
起初,為了育成適合生態條件並且高產優質的棉花良種,他們於1961年用雜交育種的方法,選配一些組合。但是經過多年的分離選擇,並沒有獲得符合理想的後代。其中有一個雜交組合,母本是中棉所2號,父本是“1195”(選育的一個品系),這就是“魯棉1號”的“始祖”。它雖然結合性較好,但到了第九代仍然性狀不穩定,而且株型高大鬆散。這時,他們決定套用輻射育種新技術,希望將它的性狀引向好的方面發展,並且穩定下來。
1971年,他們將中棉所2號與1195雜交第九代種子用鈷-60輻照40000倫琴(輻照量的單位),根據輻射育種的規律,照射第一代因受射線損傷的作用,生長很不好,有的還出現畸形。但這些都不能遺傳給後代。一般從第二代開始,突變的性狀才能逐漸顯現出來。他們把第一代中生長正常的棉株混收留種,第二年把這些種子單獨播種在一塊地里,並在收穫時進行單株選擇。入選的單株單收單脫粒,成為一個株系。第三年將這些株系,按系播種,每系種一行,這叫株行圃。在生長期間,直至收穫之時,都對每一個株系進行比較,然後選出一批株系。其中以第99號株系表現最為突出,不僅株形緊湊,生長穩健,而且結合性強,吐絮集中,同時性狀也不再分離。收穫時將這些入選的株系,全都收在一起,並分別脫粒留種,準備進入鑑定試驗。
經過幾年試驗,1975年育成,1976年定名為“魯棉1號”。開始全省區域試驗時,他們採用育苗移栽,點播分墩等方法高倍繁殖種子,並進行多點試驗示範,將該品種迅速傳播到全省棉區。河南、河北等省區也進行了引種。
科學特點
從“魯棉1號”選育的過程來看,可以明顯看出,核輻射的套用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第一,“魯棉1號”從開始選育到定名,整整經歷了15年的時間。但前九年套用雜交育種的方法,始終未能選出性狀優良的穩定株系。到1971年開始用射線處理,結果在第三代就出現了理想的穩定株系--99系。由此證明輻射引變可以加速性狀的穩定,並使性狀向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魯棉1號”所具有的株型緊湊,葉片向光性強,以及結合性強,吐絮集中等優良特性,這是它能獲得高產的基礎。但這些優良特性是原來品種祖先的母本所沒有的,是通過輻射引變產生的。在其它作物的輻射育種中也經常可以誘導出株型優良產量增加的後代。如育成的“魯原單4號”玉米雜交種便具有植株較矮,株型優良,適應性廣等特點。
第三,“魯棉1號”的早熟性和其它抗逆性能是它能夠適應中國華北棉區的生態條件,並保持穩產的根本原因。這些特性也是通過輻射處理才誘發出來的。過去用其它育種方法也能選育出早熟品種,但往往成熟期提早了,而其它性狀不理想,結果在生產上不能實際推廣。套用輻射育種方法育成的“魯棉1號”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在其它作物上也有例證。如浙江省農科院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育成的水稻良種“原豐早”比原品種“科字六號”早熟45天,而其它豐產性狀仍保持原來的特點。
發明者
龐居勤,山東武城人。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農學系。曾任山東省棉花研究所技術員、育種室主任、副所長、所長、副研究員。主持選育的棉花良種“魯棉1號”,在山東省及華北地區推廣種植,1981年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1984年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合著有《魯棉一號》。
栽培要點
一、育前準備
棉花播種以後,種子在發芽出苗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棉花的一播全苗。因此,棉花播種後應不斷檢查種子的發芽出土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應變措施,做到種子落地,管理上馬,爭取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為棉花高產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1、查看土壤墒情。中國北方棉區,常年乾旱少雨,風多,風大,棉田墒情不足,土壤失墒快。如遇旱墒情差,種子落乾,應在棉花播行旁開小溝,用小水洇澆。麥棉套種棉田遇旱,可及時澆水,明澆小麥暗澆棉花,既不板結棉行土壤,又可起到補墒作用。土壤墒情好,棉子已發芽扎橛,起脊棉田要及時去脊,覆土過深的要起土,助苗出土。南方棉區春季雨水多,播後要注意清理四溝,使排水暢通,防漬防澇,提高地溫。
2、查看缺苗斷壟,及時補種補栽。棉花出苗後要及時檢查,剛出齊苗時,發現因爛種爛芽或種子落乾而造成的缺苗斷壟,可用預留的棉種進行催芽補種。在出現真葉前採用芽苗移栽,出現真葉後進行帶土移栽。
3、查看雨後板結,及時助苗出土。播後如遭受雨拍,應及時破除板結,助苗出土。方法是用小耙子在棉行上橫耙即可。套作棉田,要注意扶理前茬,提高地溫,使棉花加快出苗。
4、查看出土情況,及時破孔放苗。先播種後蓋膜的棉田,當棉花子葉展開,葉色完全變綠後,及時破孔放苗。放苗宜在下午進行,放苗後及時用濕土將放苗口封嚴,以防風扯地膜和雜草滋生
二、施足底肥
深耕滅茬時將優質農家肥6方或油渣100公斤及過磷酸鈣45-50公斤深施,春季最後一次耖地時畝施尿素15-20公斤(或硝銨30-40公斤)和硫酸鉀6-10公斤,如滅茬時未深施過磷酸鈣的,可再加磷酸二銨15-20公斤,混合後深施做底肥,隔3-4天播種。
三、化學除草
覆膜播種前,畝用48%地樂銨100-150毫升或50%乙草銨80克兌水2-3公斤,摻拌50公斤細沙,均勻的撒入棉田,淺耙入土,鎮壓後覆膜播種。
四、適時播種
膜下5cm地溫穩定通過10Ċ時播種,一般最佳播期為4月10日-20日。寬窄行種植,畝保苗1.1-1.3萬株,播深2.5-3cm,做到播深一致、下籽均勻、播行端直、覆土嚴實。
五、整枝化控
1、精細整枝。6月初現蕾後脫褲腿,7月上中旬打頂尖,果枝數控制在7-8層,株高控制在50-60cm,7月下旬抹贅芽,8月上旬剪空枝。
2、化學調控。分別於6月上旬、下旬,7月上旬、中旬畝用縮節胺2、4、6、8克兌水45公斤噴霧。結合化控畝用噴施寶5毫升、磷酸二氫鉀100克進行葉面追肥,共3-4次。
六、灌水追肥
適時灌水追肥,全生育期灌水3-4次。堅持見花灌頭水的原則,頭水畝需水量90方,頭水至二水間隔15天,二水、三水、四水每水間隔15-20天,每次畝需水量60方,8月下旬停水。結合灌水追肥2-3次。
推廣種植
“魯棉1號”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中心龐居勤等棉花專家研發成功,1982年通過品種審定,以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特性聞名全國,是第一個代替美棉等進口棉的國產品種,推廣地域遍及黃河中下游流域,甚至到江西等南方地區,在全國累計種植過億畝,創直接經濟效益57億元,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傅振華說:“‘魯棉1號’揭開了中國棉花種植史上新的一頁。”魯棉1號具有結鈴性強、早熟、高產、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霜前花多等優點,最適宜在黃河中下游種植。1974年—1978年試種對比,平均皮棉產量比岱字棉15號增產39.48%,畝產皮棉最高達135.75公斤。“魯棉1號”培育成功後,作為棉花主產區之一的德州被定為推廣示範基地,先試種了一百多萬畝棉田,效果非常好。到1980年,全德州地區200多萬畝棉田全面推廣種植“魯棉1號”,同時全省種植面積也達到了850萬畝,大幅度提高了棉花產量,經濟效益顯著。
所獲榮譽
1981年6月,高產、穩產棉花新品種“魯棉1號”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山東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同志在濟南東郊禮堂隆重表彰“魯棉1號”育種人員,並代表當時的國家科委主任方毅向龐居勤、李其軒等育種人頒發了國家科委驗印的發明證書、獎章。
2007年9月14日“魯棉1號被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宣布“退休”,正式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