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婦[詞語解釋]

棄婦[詞語解釋]

棄婦就是指被丈夫因某種原因所拋棄或者遺棄的婦女。大多是因不守婦道、丈夫有外遇想重組家庭等因素造成的。棄婦處境大多悲苦淒涼。中國古代詩詞和現代文學作品中都有描述。出自唐顧況《棄婦詞》:“古來有棄婦,棄婦有歸處。今日妾辭君,遣妾何處去?”

基本信息

詞語“棄婦”

基本信息

【詞目】棄婦
【拼音】qìfù
【詞性】名詞
【釋義】同“棄妻”。
【英文】deserted wife;divorced wife

詳細解釋

被丈夫遺棄的婦女。
唐顧況《棄婦詞》:“古來有棄婦,棄婦有歸處。今日妾辭君,遣妾何處去?” 清錢謙益《嫁女詞》之三:“況我非棄婦,何能不汍瀾?”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宋無名氏《九張機》,自是逐臣棄婦之詞,淒婉綿麗,絕妙古樂府也。”

唐詩《棄婦》

作品信息

【名稱】《棄婦》
【年代】晚唐
【作者】劉駕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棄 婦
回車在門前,欲上心更悲。
路旁見花發,似妾初嫁時。
養蠶已成繭,織素猶在機。
新人應笑此,何如畫蛾眉!

作品鑑賞

這首詩細膩地描繪了一位棄婦被趕出門的一瞬間的心理活動。女主人公以內心獨白的方式,傾訴了她遭受遺棄的哀怨和痛苦。語言樸素無華,感情真摯深厚。
這位女子的獨白是從出門時開始的:“回車在門前,欲上心更悲”。這是她哀戚的觸發點。作為一個妻子,她無端被丈夫拋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而一旦真要回車離去的時候,其悲切之情就更加難以形容了,所以說“心更悲”。開頭兩句總攝全詩。因為下面所要抒寫的內心活動,都是發生在欲上回車之時;一個“悲”字,又是貫徹全詩的感情線索,突出了事件的悲劇性。接著,這位女子講述了幾件事情,表明自己是不該被驅趕的。其一,她說自己正值芳齡之時,也曾有過如花的容貌:“路旁見花發,似妾初嫁時”。以花喻貌,不為新奇。但這裡是就眼前的景物觸發出來的聯想,十分貼切自然,既符合人物的心情、活動場景,又巧妙地暗示出女子的容貌。女主人公表白,自己也曾是如花美眷,如今竟無端遭到拋棄,實在令人傷嘆。其二,她說自己又是個擅長操持家務的人:“養蠶已成繭,織素猶在機”。既能“養蠶”,又能“織素”,其精於養織的本領和勤勞樸素的品格,不言而喻。其中“已成”、“猶在”等詞語正顯示出其辛勤不輟的情形。女主人公覺得,自己又能勤儉持家,如今竟無端被遣,的確令人傷心。那么,到底是什麼原因要遭拋棄的呢?這位女子哀嘆道:“新人應笑此,何如畫蛾眉”!“畫蛾眉”,古代女子以黛色畫眉,細長如蛾須。即言女子妝飾。表面看,這是棄婦以猜度的心理作出的推論。實際上,此為反話正說:做妻子的,不管能怎樣勤於持家都沒有用處,只要整日著妝打扮就行了!這裡不僅暗含著對其丈夫耽於美色的批判,而且更主要的是,表明這位女子雖平日並未更多注意打扮,但是她具有一種純樸勤勞的品質,在各個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從而,“見婦之不當棄也”(《唐詩別裁集》)。《全唐詩》收此詩時,最後還有四句道:“昨夜惜紅顏,今日畏老遲。良媒去不遠,此恨今告誰?”但細吟之下,倒使人覺得《唐詩別裁集》將其刪掉後,全詩含而不露,詩的韻味更加醇厚了。
劉駕是晚唐的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這首詩寫得婉轉含蓄,蘊藉自然,非常細緻地描寫了棄婦的內心活動過程,展示出棄婦的“怨而不怒”(《唐詩別裁集》)的滿腹苦情,令讀者產生無限同情之感。與此詩相比,中唐詩人顧況的《棄婦詞》,則寫得又怨又怒。既有“物情棄衰歇,新寵方妍好”的哀怨,又有“餘生欲有寄,誰肯相留連”的決絕,更有“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的話。這在倡導溫柔敦厚的沈德潛的審美目光里,劉詩自然“高於顧況之作”(《唐詩別裁集》)。其實,這兩首詩展現了兩個不同性格的棄婦形象,表現出作家的兩種不同的創作風格。

作者簡介

劉駕
(822—?)唐代詩人。字司南,江東人。與曹鄴為詩友,俱以工於五古著稱,時稱“曹劉”。初舉進士不第,屏居長安。公元849年(大中三年),唐王朝收復河、湟失地,劉駕獻《樂府》十首表示祝賀。公元852年(大中六年)登進士第,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於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李金髮《棄婦》

長發披遍我兩眼之前,
遂隔斷了一切羞惡之疾視,
與鮮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與蚊蟲聯步徐來,
越此短牆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後,
如荒野狂風怒號:
戰慄了無數遊牧。
靠一根草兒,與上帝之靈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腦能深印著;
或與山泉長瀉在懸崖,
然後隨紅葉而俱去。
棄婦之隱憂堆積在動作上,
夕陽之火不能把時間之煩悶
化成灰燼,從煙突里飛去,
長染在游鴉之羽,
將同棲止於海嘯之石上,
靜聽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發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側,
永無熱淚,
點滴在草地
為世界之裝飾。

賞析

棄婦,在過去是被丈夫拋棄的女人,那時沒有離婚一說,夫妻散夥只有老公休妻一途,所以也叫“出”,總歸是老婆犯了大錯,才被逐出的。一般地,棄婦只能回娘家,而娘家人因為她而丟臉,也不會怎么待見她,所以實際上,棄婦也就是被社會拋棄了的人。
新文化運動以後,至少是出於博愛、平等新觀念,棄婦、妓女、乞丐等弱勢人群開始進入文學作品,而棄婦作為被社會拋棄的、或者主動與社會對立的人的形象——其實也就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形象,不少人都寫過。
這首詩中,棄婦的形象是:“長發披遍我兩眼之前”,長發遮面,表示落魄;同時,長發也是她僅有的保護,替她隔斷世人對她的蔑視和世界的慘苦——鮮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棄婦以這個動作表示,世界對她毫無價值。當然,這樣的一個保護是極其微弱的,世界仍在不斷地騷擾她,下面就要說到“蚊蟲”的狂呼。
“黑夜與蚊蟲聯步徐來/越此短牆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後/如荒野狂風怒號/戰慄了無數遊牧”。蚊鳴雖弱,但仍然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刺激,如同震撼了成吉思汗的“荒野狂風”。小聲音有大刺激,宋代大詩人黃山谷也寫過:“馬(齒乞)枯萁喧午枕/夢成風雨浪翻江”,馬吃草的聲音到了午睡人的夢中,居然如暴風巨浪,這是個心理學問題,有人研究過。何況這樣的聲音發生在耳後,給人的震撼就更大了,李金髮在《寒夜之幻覺》還寫過:“耳後萬眾雜沓之聲/似商人曳貨物而走”,耳後的聲音真的是更嚇人一點。
棄婦生活在無人的山谷里,“靠一根草兒,與上帝之靈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腦能深印著/或與山泉長瀉在懸崖/然後隨紅葉而俱去”。“山泉、懸崖、紅葉”都是“空谷”的分寫,所謂“與上帝之靈往返”只是自我解嘲而已,只說明她的哀戚無人可訴。
無人可訴是最難受的事情,棄婦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當然只有人才能解決,把煩惱用火燒掉,行不?不行。“棄婦之隱憂堆積在動作上/夕陽之火不能把時間之煩悶/化成灰燼,從煙突里飛去/長染在游鴉之羽”。這是一個很神妙的句子,“煩悶”當然不能用火燒掉,更不可能染在烏鴉的羽毛上,因為烏鴉自己已經夠黑了,不可能再承載了。這說明棄婦的煩惱不可能解脫。值得注意的是,烏鴉也是不吉利的傢伙。
但這個烏鴉還算夠意思,他陪著“棄婦”,“將同棲止於海嘯之石上/靜聽舟子之歌”。我覺得這個烏鴉就象是詩人自己,他不能替她解脫,只能陪她“靜聽舟子之歌”,他們在心理上是相通的。
最後一節,表示了棄婦與人世的絕決,“永無熱淚/點滴在草地/為世界之裝飾”,猶如魯迅《死》中說的,“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都不寬恕”。這樣的棄婦,算是從頭硬到尾了。
這首詩是李金髮的代表作,也是最為人垢病的。朱自清在《新文學大系詩集序》中雖然對老李有一些批評,但選詩的時候,仍然尊重他的江湖地位,好象中有十幾首,僅次於聞一多。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朱自清先生的雅量,比如當代大詩人艾青,他與李金髮一樣,都是留法學美術且後來都以詩出名的人,艾青在他早期名作《馬賽》中也有也有與李金髮此詩類似的“棄婦”意像和句法:
煙囪
你這為資本所姦淫的女子
頭頂上
憂鬱的流散著
棄婦之披髮般的黑色煤煙
但他後來在寫《中國新詩70年》時特地舉老李這首詩,刻薄地批評道:“他的很多詩是在外國寫的,也好象是外國人寫的;但他卻愛用文言寫自由體的詩,甚至比中國古詩更難懂,例如《棄婦》……”

相關電影《棄婦》

基本信息
中文名:棄婦
英文名:Divorcee
類型:劇情
時長:110分鐘
國家地區:中國
導演:李澤源 侯曜
編劇:侯曜
主演:王漢倫
製作公司:長城畫片公司
故事概述
丈夫王其偉喜新厭舊,拋棄了芷芳。芷芳企圖自立,進入書局工作,並把丫頭采蘭送進女子學校。上級的騷擾,同事的嫉妒,采蘭遭受的歧視讓芷芳辭掉了工作,專門從事女權運動。另一面,王其偉不能滿足新歡的揮霍,二人分手後重又找到芷芳。此時芷芳已是女子參政協會會長,不願再回到牢籠。其偉惱羞成怒,勾結劣紳誣衊協會是過激黨,芷芳是逃婦。芷芳為社會所不容和采蘭逃入空谷,結果又遇盜匪。芷芳身心俱疲,最後懷著夢想在尼古庵死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