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進入18世紀後,織布技術遊樂較快的發展,1785年英國人E.卡特賴特製造出能完成開口、透梭和卷布三個基本動作的動力織機,這是第一台用動力傳動的織機,從那時候起織布技術進入了工業化織造時代。
用動力傳動的有梭織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需要人工補緯的普通織機,另一類是由機構自動完成補緯的自動織機。人們為使普通織機的補緯自動化,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努力,直到1892年,美國人J.諾斯勒普首先發明了自動換紆,當緯管上的緯紗用完時,通過換紆機構將滿紆子換入梭內,同時排出空緯管。而自動換梭的補緯方法是在1926年由日本人韋田佐吉發明的,當自動換梭機緯管上的緯紗用完時,通過換梭機構將裝有滿紆子的梭子換入梭箱,同時排出紆子已空的梭子,至自動換梭織機問世,織造技術進入了自動織機織造的新時代。
普通織機及其後來的自動織機所採用的引緯原理,在本質上與手工機器織布相同,即都是用傳統的梭子作載緯器。但凡採用傳統梭子引緯的織機被成為有梭織機。有梭織機的引緯具有三個特徵:一是引緯器為體積大、質量大的投射器,二是該投射器內容有緯紗卷裝,三是引緯器被反覆投射。
有梭織機引緯的特徵是梭口尺寸特別大,以避免梭子進出梭口時與經紗產生過分的擠壓致使經紗受損。即使在較低的車速和入緯率下,投梭加速過程和制梭減速過程仍然十分激烈,因此,織機的零部件耗損多,機器震動大,噪音高達100-105DB,工人的勞動環境差,勞動強度大。有梭織機的這些缺點限制了車速和入緯率的進一步提高。
進入新時期
從20世紀初開始,人們不再採用笨重梭子引緯的傳動原理,提出了由引緯器直接從固定筒子上將緯紗引入梭口的新型引緯原理,並陸續獲得成功。但凡採用這種原理形成機織物的織機,統稱為無梭織機或新型織機。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套用的無梭織機有片梭織機、劍桿織機、噴氣織機和噴水織機四大類型。此外,還有一些新的織造技術問世,如多相織機,它可以取得更高的入緯率,但是所生產的織物品種有較大的局限性,故尚未在生產中得到大量套用。
無梭織機飛速發展的20世紀,可以說是個輝煌的一百年,在這期間,織造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著名的krause教授把這方面的技術發展歸納為織機的生產率的極大提高。如今,無梭織機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遍套用,今後10年,世界紡織工業的原料結構將從以棉、毛、絲、麻等天然纖維為主,逐漸轉化為以化纖為主。因此,將特別適宜織造化纖織物的噴水織機將有更加廣闊的套用前景。
噴水織機是由捷克人發明的,並取得了專利權。噴水織機利用水為引緯介質,以噴射水流對緯紗產生摩擦牽引力,使固定筒子上的緯紗引入梭口。由於水射流的集束性較空氣好得多,噴水織機上沒有任何防止水流擴散裝置,即使這樣筘幅也的達到2米多,且其機器速度和入緯率一直處於領先水平。噴水織機通過噴水產生的射流來達到引緯的目的,與噴氣織機相比,其射流具有更高的集束性、更大的驅動力和良好的引緯作用,噪音也較低。噴水引緯具有適應高速運轉和能量消耗少的優點。噴水織機的引緯介質-水體積小、質量輕、所需的梭口高度小、筘座打緯動程短,這就為織機的高速度、寬筘幅、低噪音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噴水織機的最高車速、最大織幅以及最高入緯率分別約為2000r/min,230cm和3200m/min。
噴水織機不僅引緯原理及其裝置先進。它的其他機構和裝置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自動化程度很高,如自動找緯(自動對梭口)裝置、自動處理斷緯裝置等。噴水織機上的電動技術、微機技術套用很普遍,如電子多臂、電子送經、電子卷取和電子選色等,在很多機型上實現了“機、電、儀”一體化,它們一方面適應了高速織造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
21世紀,片梭織機、劍桿織機和噴射織機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片梭織機具有引緯穩定、織物質量優、緯紗回絲少等特點,但是機器價格貴;劍桿織機的最大特點是換色方便,適宜多色緯織造,但是緯紗受力較大,單位產量占地面積也略大,價格較貴;噴氣織機勞動生產率高,但是能耗較大;噴水織機具有高速高產、能耗及占地面積少等優勢,並且價格低,但是其主要用語表面光滑的疏水性長絲類織物的生產。
目前噴水織機的生產廠家主要在日本、捷克和義大利,最近在韓國和中國合作機型也開始進入國內市場。但是從技術的先進性和市場上的實績來看,競爭力領先的依然是日本產的TEXSYS株氏會社和津田駒工業株氏會社,其機型分別為日產系列和津田駒系列,同時也分別與我國的瀋陽紡織機械廠及鹹陽紡織機械廠進行合作生產噴水織機。隨著化纖織物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噴水織機將在我國以及世界上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