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初在皮孔周圍出現圓形平滑或稍凹陷病斑,淺褐色或中部黃褐色。開始沒有病原菌存在跡象,但時間一久,在老病斑上現出奶油色的分生孢子盤,即病原菌。該病腐爛組織硬挺,不易與健組織分離,病斑多小於25毫米。此外,傷口、果柄、萼部也可發病。
病原
病原菌在落地病果上存活,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蔓延,病菌多在花瓣脫落至採收期侵染果實,隨著果實生長發育,果實感病性增加,采前或採收期遇雨,發病重。在田間病果不表現症狀,僅在貯藏幾個月以後才顯症。果實間不相互侵染。
發病原因
當氣溫在20℃以上,相對濕度大於75%或雨量達10毫米時,或連續下雨3-4天,孢子大量散布,病害傳播最快。乾旱年份或地區,病害發生輕。果園管理粗放、掛果過多、蛀食性害蟲危害嚴重,肥水不足或偏施氮肥,樹勢衰弱,均有利於病害發生。果實受害,多於採收後7-25天內表現症狀,有些品種採收前即可嚴重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樹勢,增強樹體抗性。輪紋病是弱寄生菌,樹體衰弱則發病嚴重,樹體健壯則發病輕或只感病而不發病。
(2)(靚|果|安300倍)加(沃-豐-素-600倍)進行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