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岙

梨樹岙,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鎮西南部。梨樹岙地理位置:東為梅岐鄉;南為東坑鎮北溪村;西為澄照鄉;北為鶴溪鎮三支樹村,該景點處於四地交界。梨樹岙海拔1015米,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古木參天,森林茂密。

簡介

梨樹岙 梨樹岙

地名:梨樹岙

拼音:lí shù āo

地點: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鎮境內

類別:古道

年代:元末明初

簡介:

梨樹岙附近有著名的草魚塘林業分場,還有桃樹浦林區及大浪坑林區等。梨樹岙是景寧縣城通向東坑、文成、泰順及福建壽寧縣一帶的必經之古道。昔日,沿線鄉民出入、官員任職、書生求學、商人謀財等都路過此地,古道曾經非常噪雜喧譁,至今仍留下許多美好的故事和回憶。

古道

《景寧縣交通志》“古道”一篇中,是這樣介紹“景泰古道”的:該道自東門出,經張村、三枝樹、粗灘、嶺腳村,越梨樹嶺,直抵東坑蜂桶隘至泰順縣城,全長160里。

從東坑往景寧縣城,要翻過一座梨樹岙。在北溪鄉與鶴溪鎮張村的交界處,有“梨樹岙”這個地名。

連線這山岙,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路。於是大年三十略作準備。

進北溪村一問,便有人給指了方向:能走,能走,路口就在村頭那座橋上邊一點。

景寧古道--梨樹岙 景寧古道--梨樹岙

沿著溪邊小道向前走,風景相當的不錯。溪水很清,雖在冬日,溪流仍甚大。而溪旁的道路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寬闊。有一處過溪,沒法走過去,還是下水從刺骨的冰水中淌了過去。約摸走了二里來路,覺不是個頭,便撥了洪哥的手機問他,然而電話里越發說不清。正好有二個小後生從後頭趕將上來,急忙掛了電話問眼前人。一問之下,發現果真走錯了路。從這小溪旁進去,是通往嶺口村的路(嶺口村,因為處於梨樹嶺南面嶺腳坑口而得名)。不過還好,到了嶺口村,能繞道走到梨樹岙。

想想這也不錯,從嶺口繞到梨樹岙,再從岙頭順大路直接返回北溪,正好可以少走回頭路。

於是趕走心頭的一絲沮喪,重新興奮起來。跟著那兩個小伙子,大約再走二里來路,便到了嶺口村。

這嶺口村,沒有幾幢房子,聽其中一個姓吳的小伙子說,村中共是二姓,除了吳姓,還有幾戶藍姓畲族人。在他的指點下,我們跨過小坑,再沿山邊的砍柴道朝山頂上走,“順著高壓電線塔的方向走,就是梨樹岙”。

走了三里左右山路後,進入到了梨樹嶺。

雖然眼前的古道已失去了它原來的韻味——它穿行在一大片荒田中間,滿是泥濘。一些未融化完的殘雪夾雜著泥漿,沾在腳底下,又濕又滑。偶爾露出一小段塊石鋪就的石節路,還有一處小坑上橫放著的一塊二米多長的大條石,讓我斷定,我們沒有再走錯。穿過荒田,腳下的道路鑽入山林里去,而石節路越發的明顯,越發的多了起來。待跨過了小坑,再走不久,腳下現出大道來。而那小坑處,在返程,發現坑上原本有一座橋(估計是石弓橋),橋也許是被山洪沖走,溪坑兩岸仍留有橋墩的遺址。再走十分鐘許,路邊是一些田園的痕跡,想必當初路邊曾有人居住過罷。

此後的一段路,那真的是踏在了康莊大道上了!差不多有四尺寬的古道,在古樹林中匍匐、蜿蜒、上升、穿透,象是一條美麗的彩帶,在我的眼前跳動。林深之處,路面上鋪著的厚厚的白雪上,只有一二排野獸的足跡奔走而過。耳旁聽得自己腳底下發出的沙沙沙的美妙響聲,還有偶爾驚出的二三隻山雞的鳴叫聲,從樹梢掠過。也許就是三里的路程,已走到了山岙頂部,而這短短的穿行,已十分的陶醉和滿足。

白雪覆蓋之下的梨樹嶺岙頭,還能見著一座亭子的遺址。亭後有二棵大柳杉和一株古柏,挺拔而優美地立在那裡。

梨樹岙的北面,白雪之下,一條峻岭的影子直向山下奔跑而去。那將是未來要去踩踏的地方呀。

從岙頭返回,一個多小時後,向南一路走回到了北溪村。村中問一位老人,梨樹嶺上好長一段路上的石塊,都哪裡去了?老人說,被大水沖走啦,那么大的樹,都衝到村里來了呀。老人舞著兩手,比劃出一根一尺多粗的樹段來。

村中溪上有座民國時留下的廊橋,當年的古道,就從橋上通過。從北溪村向南往白鶴方向,先是沿北溪(溪坑名)西岸走,過了龍潭橋(2005年9月1日,在一場颱風之後毀於洪水),沿東岸從馱崗村下的溪邊,一直到白鶴村。白鶴村跨於北溪之上原來也有一座很漂亮的廊橋,也是毀於洪水。過了白鶴村,翻過一座“青岙”,往東坑,再通往泰順。梨樹岙那裡,早年還有一座烽火台;王木坑和泗洲嶺上,也都有烽火台。

當然,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資料

梨樹岙1 梨樹岙1
梨樹岙2 梨樹岙2
梨樹岙3 梨樹岙3
梨樹岙4 梨樹岙4
梨樹岙5 梨樹岙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