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口穴

條口穴

條口,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深層當腓深神經。主治下肢痿痹、轉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

基本信息

名稱釋義

條,指長條之形。穴在上、下巨虛之間,脛、腓骨間隙中,穴處肌肉凹陷有如條口形狀,因名條。

取穴方法

定位: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8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小腿前外側中點,脛骨前肌中,外與豐隆相平。

取穴:正坐屈膝位,在犢鼻下8寸,犢鼻與下巨虛的連線上取穴。

解剖

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深層當腓深神經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轉筋、跗腫、肩臂痛。

古代記述:脛病,足緩失履,脛寒不得臥,足{31}痛,足痿,足冷,脘痛,腸疝痛,下利,咽痛,膝股腫,跗腫轉筋,寒酸腫痛,濕痹,足下熱。

近人報導:漏肩風(肩痛不能舉)。

操作

直刺 l~1.5寸,可透承山。

臨床運用

1、主穴:肩前、肩髃肩髎肩貞、阿是穴、條口。

2、配穴:手陽明經證者,配合谷;手太陽經證者,配後溪;手少陽經證者,配外關;外邪內侵者,配合谷、風池;氣滯血瘀者,配內關、膈俞;氣血虛弱者,配足三里、氣海。

3、方解:肩髃、肩貞、肩髎是手三陽經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為局部選穴,取“在筋選筋”之意,可疏通肩部經絡氣血,通經止痛;條口是治療漏肩風的經驗效穴。

配伍

1、配解溪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腫胻酸轉筋。

2、配厲兌穴、三陰交穴治脛寒不得臥。

3、配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治足下熱,不能久立。

4、配列缺穴、豐隆穴治濕痹。

5、配承山穴治肩關節周圍炎。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主之。”

2、《天星秘訣歌》:“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沖陽。”

3、《會元針灸學》:“條口者,胻肉與筋骨分間,兩筋間中有筋,白如板一條,上通於胃口,下達足跗,故名條口。”

4、《經穴選解》:“條口,大腸合於上巨虛,小腸合於下巨虛,此穴在大小腸之交,故曰口。又本穴位處脛骨前肌,皆長條之形,故名條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