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1、氣壓低引發心腦血管病;
3、濕熱天蟎蟲滋生過敏頻發;
4、穿涼拖沾雨水染上腳氣;
5、婦科疾病高發;
6、關節疼痛;
7、冷熱變化小兒感冒多發;
8、暑濕夜受涼腸胃不適。
預防及應對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會因氣壓低而感到不適。尤其是在梅雨季節里,人體的舒適度會大大下降,民眾可從飲食、睡眠等各方面加以調節。比如:多吃點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點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時注意睡眠充足、午間休息和飲食衛生。
2、“入梅”後,正常人出現焦躁易怒、精神不濟,和潮濕悶熱的天氣有關。因為,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氣壓比較低,很容易讓人產生煩躁、抑鬱、焦慮的情緒。專家建議,用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轉移注意力等方法進行調節。煩悶時,可聽音樂、看電影、逛街、參加體育運動等。
3、在梅雨季節里,潮濕、悶熱的天氣最容易滋生蟎蟲,這也是引起過敏性哮喘、過敏性濕疹等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蟎蟲通常喜濕熱、怕光。對於過敏性哮喘病人,要注意保持房間清潔無塵、經常通風換氣;沙發、地毯等居家用品要經常除塵;被褥要勤洗、勤曬;不要餵養寵物。此外,在潮濕悶熱的天氣里,別忘記給家電做點“防霉保養”。尤其是空調經過長期閒置後,要做好深度清洗再使用,以免細菌、病毒在室內傳播。
4、悶熱的天氣容易誘發皮膚真菌感染,每年梅雨期也是皮膚科就診的高峰期。一到梅雨季節,因真菌感染引起的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等,成為第一高發皮膚病。真菌在梅雨天正處於生長繁殖旺盛期,相關專家建議患者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周圍環境通風乾燥。發現黴菌感染時,要及時就診,還需診斷出是何種黴菌所致,才能對症下藥。
5、潮濕天氣會增加婦科疾病的發病率,如黴菌性陰道炎等。這個季節是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多發期,女性一定要堅持用清水清洗外陰,保持乾燥,若出現陰部瘙癢、白帶增多、異味等症狀,不要擅自使用洗劑或陰道栓劑,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和治療。此外,女性要勤換內褲並單獨清洗,洗淨後最好放在開水裡燙10分鐘,可殺菌。內衣褲不僅要晾乾,而且要儘快晾乾,如果晾兩三天甚至更久還不乾,也容易滋長細菌。
6、梅雨季節濕度大,溫差也大,極易誘發風濕類疾病。特別是以往就存在腰肌勞損、扭傷、骨折或有手術切口的人,容易感到上述部位及關節的酸痛。這類人的關節等處要注意保暖;同時也要多注意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飲食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有動物脂肪的食物。
7、梅雨季節冷熱變化快,濕氣加重,小兒由於抵抗力弱,極易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發作。兒科專家提醒,家長要督促孩子加強體育鍛鍊;根據天氣冷暖變化,隨時給孩子增減衣物。衣物應以純棉料為主,儘量寬鬆;不要生吃海鮮,不吃霉變食物。吃水果時,需要洗淨、消毒乾淨;對於楊梅、桃子等時令鮮果要適量取食,不要暴食;兒童可多吃絲瓜、冬瓜、黃瓜、豆腐等具有利濕清熱作用的開胃食品,儘量少吃或不吃冷凍物品。
8、在黃梅天裡,濕度過盛,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或者風扇吹得太久,晚上暑濕夜寒後受涼,可能出現急性胃腸炎症狀。針對類似食慾下降、腹脹、腹飽的患者,一方面要避免受涼,另一方面則要避暑。此外,梅雨季節還是食物中毒高發的階段。專家提醒,要注意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餐必須回鍋加熱;冰櫃里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旅途中感到進食後腸胃不適或食物不太新鮮,應立即服藥,起到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