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耶32

梅西耶32

梅西耶32,由Guillaume-Joseph-Hyacinthe-Jean-Baptiste Le Gentil de la Galaziere(Le Gentil)在1749年發現,是仙女座大星系M31的伴星系。

M32M32

M 32
橢圓星系 M32(NGC 221),類型E2,位於仙女座
仙女座大星系,M31的衛星星系
赤經00 : 42.7(小時:分)
赤緯+40 : 52(度:分)
距離2900(千光年)
視亮度8.1(星等)
視大小8x6(角分)
由Guillaume-Joseph-Hyacinthe-Jean-Baptiste Le Gentil de la Galaziere(Le Gentil)在1749年發現。
M32是仙女座大星系M31的伴星系,小且明亮,因此也是本星系群的成員。觀測仙女座大星系的同時,可以被容易地找到,因為它就在M31的中心區域正南方22角分處,與旋臂的外沿重合在一起。它看起來就像一個明顯的圓形亮斑,在方位角150-330度的方向上略微伸長,可以容易地用小望遠鏡看到。它的橢率約為E2,也就是說它較短的直徑,即短軸,即它橢圓形狀的圖像,沿我們視線方向的投影,約比它的長軸短0.2倍,即百分之20。
M32是個質量僅為約30億太陽質量的矮橢圓星系,真實直徑約為8,000光年,與它那巨型旋渦狀的鄰居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然而,值得驚奇的是,這樣一個小星系,它的星系核居然與M31的核心不相上下:大約1億個太陽質量,每立方秒差距500個太陽,繞著中心超大質量天體迅速運動著。正因如此,M32有時候也被歸類為cE2型,而不是簡單的E2型,例如NED資料庫就是這樣歸類的。
在這個星系的中心附近,天空會被這個天體完全控制,到處充斥著這個星系裡的成員星,而在邊緣,只有一半天空被他們占據,另一半是極少數邊遠的恆星和大片星系際空間。面對M31,這個星系會在夜空中,給站在M32邊緣的虛擬太空人展現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
M32在我們看來,剛好重疊在更大的M31的旋臂之上。因此,它究竟是位於大星系盤的前面還是後面,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光譜分析沒有發現任何吸收線的跡象,如果光線穿過M31星系盤的話,這些吸收線是應該出現的,這意味著M32比M31的相應部分更接近我們。
M32的徑向速度被測定為203千米/秒(R. Brent Tully)或者205 +/- 8千米/秒(NED),正在接近日心繫統,即向我們的太陽系靠近;修正了銀河的轉動之後,M32與我們的銀河中心保持著相對靜止的狀態(即相對速度為0)。與M31相比,它接近我們的速度慢了100千米/秒,考慮到它們之間如此靠近,它正以這一速度沿徑向方向接近M31。

M32和另一個M31的明亮伴星系,M110,是離我們最近的明亮橢圓星系,因此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橢圓星系。1944年,Walter Baade用Wilson山上的100英寸hooker望遠鏡首次解析出它們內部的恆星,同時他還分辨出M31核心處的恆星(Baade 1944)。Baade辨認出它們的恆星大部分都是老年的星族II型恆星,與M31中的一樣亮(因此它們的距離也一樣),由此證實它們相當接近大旋渦星系。這兩個矮星系之間也有明顯不同:M32是一個典型的普通橢圓星系,緻密,表面亮度高,而M110則更鬆散,表面亮度更低,而且展示出奇特的結構;現在,M110通常被劃分為矮球狀星系,而不是橢圓星系。不尋常的是,M32中沒有球狀星團(這又跟M110不同,它有8個球狀星團)。
M32與典型的橢圓星系一樣,主要由老年恆星構成,其中只有質量較小,本身亮度較暗的恆星才能存活至今;通常在這樣的老年星族中(例如,在球狀星團中),更大質量的的恆星在很久以前就應該結束了它們的活動,即核燃燒狀態——現在已經變成了白矮星或是中子星。然而,這個星系的光譜和顏色(M32的整體光譜型為G3,色指數B-V = +0.75)表明,其中的恆星化學豐度與老年球狀星團不同,後者通常缺少重元素。相反,似乎有一族富含重元素的恆星就像微量的污染一樣,混雜在老年恆星之中,它們顯然年輕得多,年齡只有20到30億年。

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互動百科詞條-中子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在M32的恆星之間,只找到了一些行星狀星雲,沒有星際介質團,沒有氣體雲塊,沒有塵埃帶,沒有中性氫,也不存在任何疏散星團。顯然,M32沒有再形成新恆星的能力,但卻是由老年恆星,混雜著一些中年恆星而組成的。根據對多色觀測數據的研究,M32的恆星組成成份不像典型的矮星系,而是與大型的橢圓星系更相似,而它的大小則是典型的矮球狀星系的大小。
M32中偶而會出現新星。最近一顆M32中的新星是1998年8月31日,在Lick天文台超新星搜尋計畫中被發現的,這項計畫是由來自加州大學,由E. Halderson領導的天文學家小組主持的(參見IAU第7004號通告)。這顆新星出現在星系中心以西28.5角秒,以南44.7"處,亮度達到16.5等。這個星系中還沒有發現過超新星。
按照它的恆星成份,星系核大小以及緻密指數,M32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型橢圓星系。因此,很可能M32曾經比現在大得多,但在一次或數次與仙女座大星系M31的近距離遭遇過程中,丟失了它外層的恆星,同時失去了它可能擁有的全部球狀星團。這些恆星和球狀星團被M31吸收,或吞併,現在成了其星系暈的一部分。M32在最近經歷過與它的大型近鄰之間的近距離遭遇,這一想法的提出是因為它在大星系的旋渦結構中造成,並且留下了明顯的擾動。
M32是最早被發現的橢圓星系,Le Gentil在1749年10月29日發現了它。Charles Messier在他的描述中提到他在1757年首次看到這個天體(這是他對“他的”天體的首次觀測記錄),1764年8月3日將它編入星表。在他繪製的仙女座“大星雲”上,畫出了M32,以及M110。Halton Arp將這個天體編入了他的奇異星系表中,編號為16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