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現有國家珍貴文物800多件及考古標本一批,主要藏品有陶瓷及古字畫。其中,以本地水車鎮唐窯開片青瓷產品及瑤上鎮宋窯印花青瓷產品最具特色,在中國古陶瓷史和中國古代外銷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有明清時期的李士淳、宋湘、王利亨及近現代林風眠、周育麟、王春華(南嶺梅)等客家先賢的書畫作品,館藏書畫作者多為客家賢達。
2000年3月,成立梅縣區客家書畫藝術館,逐步建立了客家書畫藝術藏品體系。
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參與梅縣區第二次、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在全市率先開展客家傳統民居普查。
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因館舍的局限,陳列工作主要舉辦各類型的臨時陳列。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至2007年,先後舉辦《館藏書畫展》、《客家鄉賢書畫作品展》等臨時性展覽,觀眾達3.5萬多人次。
歷史沿革
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8月,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文保路1號(金山頂),隸屬於梅州市梅縣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初始該館設在梅城東較場(今梅縣區體育場)“忠烈祠”。
1962年6月,因國家實行“精簡機構”,梅縣區博物館被撤銷,工作人員與館藏文物併入梅縣區圖書館,館址設在梅城金山頂。
1978年12月,梅縣所轄梅州鎮升格為梅州市(縣級建制),原梅縣圖書館劃歸梅州市。
1979年5月,梅州市(縣級市)復辦博物館,人員與館藏文物重歸博物館。館名為“梅州市博物館”,館址在梅城金山頂與圖書館共址。
1980年,梅縣在梅州市西區月影塘籌建博物館、圖書館(現址為銀利來發展有限公司)。
1983年1月,因梅縣與梅州市合併為梅縣市,在建工程置換給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梅縣、梅州市博物館並稱為“梅縣市博物館”。館址設在金山頂仍與圖書館共址,但博物館館舍使用面積僅180平方米左右。
1988年撤銷梅縣地區建制,設立梅州市。原梅縣市分設為梅縣和梅江區(縣級建制)時博物館劃歸梅縣,復稱“梅縣博物館”。
1991年3月,圖書館另遷新址(即今梅州市劍英圖書館),原館舍全部移交博物館使用。同年5月,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為“梅縣區博物館”題寫了館名。柳體楷書,筆力遒勁。用大理石凸字鐫刻,白底紅字,鑲嵌在博物館大門門額上,格外醒目。
舊貌
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位於梅州城區金山頂,占地面積4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90平方米。1987年11月,金山頂公布為梅縣區文物保護單位。民國18年(1929年)10月,由朱德率領的中共紅四軍攻打梅城,曾在此展開攻城激戰。館內西北面有清代嘉應州(今梅州)古城牆遺址及民國24年(1935年)為紀念先賢興建的七賢亭,亭為六柱八角,寶瓶式亭頂。
梅縣區博物館館舍主體建築分為前後兩棟,布局在同一中軸線上,均為二層樓房,坐南向北,前低後高,依山建造,氣勢雄偉。
後棟興建於民國24年(1935年),其時彭精一縣長將原金山頂“觀音堂”及古城牆拆除,興建“梅縣(今梅縣區)縣立圖書館”,於民國26年(1937年)建成。占地面積為911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28平方米。為歇山廡殿式的仿古建築,綠色琉璃瓦面瓦當滴水,混凝土斗拱,轉角輔作為紋花格,窗戶為變形喜字木窗格。正立面設主大門和左右副門,門前門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整體建築平面布局為橫向長方形。正立面為傳統三段式:台基、牆體、屋頂。高台基使廡殿更顯巍峨氣派。底層設陳列室,二樓作業務工作用房。正立面中軸上設步級台階,東西北面設欄桿,南面設擋土牆,20世紀80年代加砌圍牆。2002年東北面圍牆裂墜,改建成仿古城牆。
前棟建於1975年,立面為“凸”字形,設計建造連線原建築的中軸線,平面布局為橫向長方形,磚混框架結構,底層門樓面闊一間,進深一間。門前設平台護欄,平台東西走向設對稱步級台階。占地面積548平方米,建築面積866平方米,為二層樓房,主要用作舉辦各類型臨時陳列。
21世紀之前,因梅州市、梅江區均未有博物館建制,梅縣區博物館實際上肩負著市、兩區的文物陳列宣傳工作。
創辦期刊
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曾編輯出版不定期刊物《梅縣區文博簡迅》共7期、《文物普查簡報》特刊3期(1980.10—1982.11)、《客家的源流與梅縣區的地名沿革》(梁養吾著,1982年)、《黃遵憲與人境廬》、《黃遵憲研究》(論文集1983年),《梅州市梅縣區文物志》(定稿本,1986年)、《葉劍英生平事跡陳列說明詞》(1987年)、《廣東名勝古蹟辭典》(梅縣區、梅江區條目),同時,還有博物館專業人員撰寫的論文在多種刊物發表或入選其他論文集中出版。並有多篇論文、徵文分獲全國、省、市的獎項。
接受捐贈
2007年6月,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負責人專程前往廣州接收中國當代著名客籍畫家南嶺梅向該館捐贈的字畫60幅,這批字畫市場價值超過100萬元。 南嶺梅原名王春華,1938年生,廣東梅州南嶺下人,為印度歸僑,以畫梅揚名海內外。此次捐贈的字畫包括其近年來創作的梅花作品40幅、詠梅詩歌書法15幅、對聯書法4幅和其本人第一次創作的牡丹圖1幅。根據國家文化部為南嶺梅藝術作品核定的市場價格2000元/平方尺計算,這批字畫的市場價值為106萬元。
國寶棲身危房
據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現任館長朱迪光介紹,梅縣區博物館建館於1959年,至今已收藏有千年以上的文物7000多件,這些文物中,有5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而被列為國家三級以上文物的便有860多件。這些豐富而珍貴的文物藏品,凝聚著千百年客家人的文明智慧,是梅縣區歷史文化的載體。
朱迪光說,梅縣區博物館從建館至今,一直都在為沒有合格的場館而苦惱。梅縣區博物館建館之初,寄寓於當地一個祠堂里,後來又搬到“華僑戲院”安身;最後才搬到現址原梅縣區圖書館的舊樓。由於現館已擁有70年樓齡,早在2005年便被有關部門列為危房。
由於現館場地窄小和不具備展出文物的安全保衛和文物保護條件,所以國寶只能深鎖庫房裡沒法展覽,有些文物已在庫房裡鎖了近50年。如驚動中國陶瓷界的梅縣區水車土窯的1000多年前青瓷八獸足雍硯,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而成了鎮館之寶,但自出土以來卻一直無緣與普通市民見面。
朱迪光認為,現在當務之急是為梅縣區博物館的國寶找到一個絕對安全的收藏之地。一是建新博物館,但目前館址、資金均未落實。二是尋求合作,利用即將竣工的梅州客家博物館的場地,在梅州客家博物館內開劈梅縣區文物專館,將梅縣區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在專館內收藏展覽,文物的收藏權仍歸屬梅縣區。這樣,既可充實梅州客家博物館的展品,又能讓文物“重見天日”與普通市民見面。
參觀信息
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文保路1號郵編:514000
電話:0753-2235504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免費